央行“缩长放短”逆回购1400亿

2017-05-24 10:58:24|来源:经济参考报|编辑:陆琲嘉 |责编:刘征宇

  央行23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1400亿元逆回购操作,7天和14天品种分别为800亿元和6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45%和2.60%,与前期持平。鉴于周二有1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总体实现净回笼300亿元。

  在资金利率方面,周二全天Shibor多数上行。隔夜Shibor跌2.05bp报2.654%;7天期Shibor跌1.08bp报2.8571%;14天期涨1.23bp报3.4489%;1个月期涨0.14bp报4.0624%。继周一之后,周二一年期Shibor仍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

  对此中信证券报告认为,长期Shibor高,主要原因还是银行缺少负债,负债端存款增长慢,而同业负债又受到监管限制;但货币市场流动性是松的,表现为隔夜和7天Shibor在下降。而在招商证券固收研究徐寒飞看来,代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LPR利率和代表金融市场融资成本Shibor利率之间的倒挂,正说明“去杠杆”目前仅发生在金融体系,尤其是“同业缩表”,还未传递到实体经济层面;未来实体经济“去杠杆”或大规模出现,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猛烈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期限缩短,主要表现为7天逆回购占比上升,28天期逆回购持续停做。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提供以7天为主的短期流动性,有助于调剂季节性、临时性因素造成的短期流动性余缺变化,着重满足机构对成本稍低的短期流动性的需求。

  对此,市场人士认为,上周央行共进行了3次公开市场逆回购投放,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投放量较大,高达4100亿元;二是连续三次未投放28天期资金。沿着第二个特征回溯来看,自3月末以来,央行的逆回购投放期限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缩长放短”特征,28天期资金投放占比显著下行。这主要是出于弥补流动性季节缺口、以释放流动性来对冲“监管趋严”带来的市场恐慌等原因。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通过“缩短放长”抬升资金成本,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去杠杆。去年8月,央行重启了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操作,向市场表明拉长资金期限来降低债市杠杆水平的意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