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带一路”东风下,铁路杨浦站成国际经贸往来最佳窗口
上海寂寞小站跃升国际“门户”
周家嘴路往东延伸,遇到中环高架止步,在这里,有一处鲜为人知的货运火车站——铁路杨浦站,还有一个和它一样默默无闻的海关——上海车站海关。然而,正是这看似寂寞的一站、一关,却借助“一带一路”东风,焕发了生机,一跃成为上海国际铁路货运的中心和门户。
通关“绕道”上海,就像有了信誉担保
“入关工作24年,最近4年变化最大。”发出感慨的,是上海车站海关通关科主任科员李宁,她坦言,“一带一路”就像是一台不停转的发动机,在它的带动下,贸易领域各种新变化不断涌现,市场对通关便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相应的改革举措因此层出不穷,海关几乎每年都有大动作。
2015年6月,李宁们就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请求——继沪新欧、沪满欧铁路线后,第三条从上海通往欧洲的铁路运输线——沪哈欧线诞生,由哈尔滨启运的首次哈满欧国际货运专列从哈尔滨内陆港发往欧洲,其中部分货物由于国外买方对上海国际知名度的认可,将启运地定在上海,因此需在上海办理出口货物的报关及转关手续。
“常规思维是直接将货物集中到哈尔滨通关,而不是来上海转一转再走。”面对企业这种“不常规”的需求,上海海关本可以推辞了事,但经过深入调研,发现企业“绕道”上海的理由很充分:进出口双方都信任上海海关的公正和专业,贸易单证上有“上海图章”,就好像有了一份信誉的担保;更重要的是,企业相信,先到上海通关,再去哈尔滨转关,两个环节加起来的速度,丝毫不亚于直接去哈尔滨通关。
经过协商,上海关区历史上首次以上海作为始发地的出口二次转关国际铁路联运诞生,上海车站海关决定以出口二次转关的方式受理货物申报,哈尔滨海关作为中转地海关。从上海出发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纺织材料等32个标准箱货物经由满洲里海关出境,向欧洲疾驰而去,最终顺利抵达德国汉堡。
异地报关激增,上海吸引投资目光
在上海通关,再到异地海关转关,环节还是太多,能否在上海一口气解决问题?更何况,上海有强大的物流和总部经济优势,“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企业选择将仓储、物流中心设在上海,如果能够统一就近在上海通关,将极大地节省时间和资金成本。
这一想法终于实现——去年6月起,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在上海率先启动试点,新模式下,原有的地域分割概念被打破,企业可自主选择向经营单位注册地、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或向其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办理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手续。改革成效喜人,仅去年四季度,上海车站海关的异地报关业务量激增四成。今年第一季度,上海车站海关“一带一路”陆路出口报关单通关时效平均在0.5小时左右,比去年同期通关时间压缩了三分之一以上。
随着空运和海运的日益发达,传统的铁路贸易是否逐渐式微?这种担心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便迎刃而解。上海杨浦站无疑是国际经贸往来的最佳窗口,这里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连通亚欧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东西陆路出海、上岸通道。每天,都会有各种物资从这里集结出发,转关前往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哈尔滨等地的海关,再出口至俄罗斯、蒙古、中亚、西欧等国家或地区。
除了地理条件的优越,铁路贸易仍有着其不可替代的时间优势。以一票出口至德国的货物为例,其从杨浦站出发,需时20多天;同样从上海港走水路出口至德国汉堡港,则需耗时40多天。此外,铁路运输受天气干扰也比海运小得多,货损概率自然也降低了不少。
不过,这些都是天然优势。“一带一路”给上海带来的真正机遇,是与国际贸易舞台更多接触的机会,而通过不断学习,上海正成为一颗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的新星,吸引更多投资的目光。“车站和海关,都赶上了最好的时光。”李宁对于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