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7日电(记者陆文军)上海黄浦江东岸、比邻2010世博会原址的三林滨江地区,很快将崛起成片世界级滨水示范区域,并开建上海首片“楔形绿地”,将海风导入市中心,缓解热岛效应,成为给都市清凉润燥的“绿肺”,同时居住、教卫、产业、文化等设施有机分布其中,建成全球卓越城市的示范区域。
但谁也不会想到,逐步绿意盎然、风光旖旎的三林滨水区域,原本是典型的城中村,棚户简屋鳞次栉比、违章搭建此起彼伏、基础设施严重短缺、环境脏乱污水横流,曾是城市的一块“疮痍”。
总面积达到4.46平方公里三林滨江地区,实现整体“华丽转身”,蕴含着上海城市未来发展理念的全新转变,也是上海践行“城市有机更新”模式的新探索。
“未来的上海发展,绝不能靠传统房地产,通过城市有机更新,涵养紧缺人才,调整好生产、生活、生态的科学用地结构,才是原动力,”三林滨水区域综合改造实施主体、上海地产集团董事长冯经明说。
他分析,原本国内许多城市靠房地产、土地出让带动基础设施更新升级的发展模式,迟早将难以为继,发展动力必须转换,上海正在率先探索“新动力”。三林滨江地区的整体更新模式的探索,实际上彻底改变了原来宗地开发的碎片化模式,杜绝了原先城市建筑形态不协调、城市功能无法统筹的弊病,为产城融合、发展科创文创提供了真正的可能。
冯经明说,“整体开发、成片规划是高品质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但实施难度大,承担压力重,必须放弃眼前利益,打基础利长远,实际考验着一个城市的未来眼光和发展魄力。”
滨临黄浦江的三林滨水区域交通便利、区位极佳,堪称寸土寸金的宝地,但在整体规划中,看重的并非经济效益,而首重生态民生。目前已确定全部用地的65%建设公共绿地,以世界最领先的理念和最先进的技术建成上海八大“楔形绿地”之一,将海风和郊区清新空气通过狭长绿带导入市中心,总面积超过2.4平方公里的都市森林,也成为上海市区最大绿地。
上海地产三林滨江生态建设公司董事长许如庆介绍,三林滨江地区的改造不仅倡导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城市更新,而且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面向未来的,包括高压线入地、综合管廊、生态绿廊、土壤优化、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一系列应用,都将创新集成在这片新城区。
许如庆介绍,为实现“城市有机更新”新模式,上海在三林滨江地区探索了区域整体综合开发的新机制:由上海地产三林公司为建设主体和投融资主体,负责征收(动迁安置)资金和房源筹措、回搬征收安置房建设;负责市政基础设施公建配套和公共绿地建设。通过区域开发建设,实现整体开发、复合开发和综合开发。
“也可以说地上、地面、地下的全面一体化开发,保障规划所要求的绿地指标、城市设计、城市风貌等均要按照标准建设,不打折扣、不降标准,而且未来三林将呈现海派建筑的整体风貌,是浦东21公里滨江梦幻天际线的上游起点,成为上海城市新名片。”许如庆透露。
冯经明坦言,以三林为代表的“城市有机更新”模式探索,实际上也是一种“闯关”,不仅考验对城市发展规划的新理念新思路,也极其考验成本管控能力、运营把握能力和规划落实能力,“这项探索一旦成功,上海致力打造的城市更新平台将良性运作,为国内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据了解,三林楔形绿地项目前期总投入就达到450亿元,并且承担了大量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基础功能提升、文创环境培育等公益性任务,只有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精细化管理,才能实现经济平衡,完成好这份并不轻松的城市“答卷”。
许如庆透露,三林滨江地区由于人员结构极其复杂,也是上海动迁难度最大的区域,但通过严格的“阳光透明”方案,细致认真的筹备和强大的资金保障,目前集体土地征收完成率已经达到96%,原地重建的首批高品质动迁回搬房已经拔地而起,当地居民的居住民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善。
冯经明说,上海地产定位为功能性国企,首要就是要做政府最关切的“急事”“难事”,探索城市更新新模式,将为上海发展打开全新空间,也契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至2040年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定位。
他还透露,在未来的城市更新项目中,要千方百计增加廉价出租的青年人才公寓的比例,作为未来最重要的城市功能设施之一,用以涵养紧缺人才,让全球人才的智慧能在上海生根开花。“21世纪城市终极挑战就是人才,不能让高房价阻碍了城市集聚人才的功能,必须通过城市有机更新来补上这个短板,让城市保持长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