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书记 让居委会成“换房”风向标

2017-05-08 14:05:51|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这个“80后”书记不简单 让居委会成了“换房”风向标

  东方网记者黄丽春5月8日报道:子女结婚要换房,新添二宝要换房,改善居住要换房……说起“房事”,你最关注的是什么?在松江保利西子湾,这里的居民换房时最看重的却是居委会。56岁的李青在这里住了7年,儿子结婚了,房子嫌小,兜兜转转还是把房子选在了西子湾。她说:“居委会负责、认真,我们住着很安心,真的不想离开。”无独有偶,随着“二孩时代”来临,小区里不少家庭面临房屋置换需求,不少居民也像李青一样,在小区里兜了又兜,最后还是把新家安在了西子湾。

  图片默认标题

图说:郑丽娟与两位小区居民商讨如何合理规划小区停车位问题(邱成凯摄)

  与其说小区居民是对西子湾居委会的认可,不如说他们更认可的是大家口中的“郑姐”——西子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郑丽娟。出生于1980年的郑丽娟,在西子湾一干就是7个年头。初来时她还是个刚生了宝宝不久的“新手妈妈”,就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郑丽娟把满腔热血全部倾注在这个松江区数一数二规模的大型社区里。无论年纪比她大的还是小的,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郑姐”。居民从当初的“怨声载道”到如今的“不想离开”,都离不开“郑姐”这个“大家长”,西子湾变成了一个有温度、有温情的“大家庭”。

  从遭遇“下马威”到主动“找上门”

  她是如何成为大家离不开的“郑姐”的呢?

  西子湾是一个大型人口导入型社区,有3355户居民,211家商户,是一般小区体量的2至3倍,小区外来人口多,青年白领多,高学历居民多。要管理好这样一个大型社区,光凭党支部、居委会几个工作人员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要讲究方式方法。郑丽娟说,自己初到西子湾就遭遇了“下马威”。当时,周边几个社区的居民都在为附近垃圾场的扰民四处活动,每当她和同事尝试进入他们的QQ群时,没说上几句话就被“踢”出来。说起那段经历,郑丽娟有委屈,更多的是遗憾,但也进一步让她意识到与居民沟通的重要性。

  为此,郑丽娟和她的同事们划分好相应负责的网格区域,主动去敲每家每户的大门,送上印有网格负责人照片和电话的冰箱贴,欢迎居民有事打他们电话。“居民开口了,就说明他们有困难了;找到我们了,就说明他们信任我们。”婆妈事不回避,急事难事不回避,这是郑丽娟给自己定下的工作法则之一。

  一个夏天的傍晚,居委会来了一名满身酒气、光着膀子的访客,口中还不时大声嚷嚷着。正准备下班的郑丽娟立马放下包,请他坐下。沟通后得知,男子是小区里的短租户,租约到期了,房东却不愿退还押金,甚至拒接电话。心中愤懑的男子喝了点酒,跑到居委会来发泄。

  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郑丽娟二话不说拿起电话,拨通了房东的号码。经过长达30分钟的耐心沟通,房东终于同意退还押金。“解决了,晚上7点房东会来退你押金,我安排个保安陪你一起去,有什么问题再来找我。”郑丽娟话音刚落,男子嚎啕大哭起来。事后男子坦言,当时钻了牛角尖,如果钱要不回来,就想一把火烧了房子。

  这件事至今仍让郑丽娟深有感触:“宁可自己多走几步路,多打几个电话,也要让居民少走一步路,少打一个电话。”日子久了,找居委会有用,居委会能管事,成了西子湾居民的共识,遇事首先想到居委会的居民多了起来,郑丽娟就这样慢慢地走进了居民的心坎里。起初不知谁直呼她“郑姐”,后来大家都这样跟着叫了起来。

  从“没人搭理”到“一呼百应”

  “郑姐,以后活动能不能放在工作日呀,我请假也要参加,双休日根本抢不到呀!”不久前举办的社区家庭亲子活动,西子湾刚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发布通知,几十个名额瞬间被“秒杀”,便有了居民的这些“抱怨”。

  相比如今的“一呼百应”,郑丽娟说7年前初到西子湾时,却时常是“没人搭理”。每每街道下发一个活动通知就得喊人来参加,找来找去总是几张“老面孔”。如何激发广大居民的积极性?郑丽娟发现小区里年轻妈妈比较多,便想以此为突破口,聚拢年轻居民的心。说干就干,居委会办公室从二楼搬到了一楼,而楼腾出来的空间被改造成“小豆豆成长乐园”、多功能活动室、阅览室、聊天室、议事室等。每周一两场各具特色的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妈妈和小朋友的参与。

  图片默认标题

图说:郑丽娟为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工作部署(邱成凯摄)

  “年轻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远比想象中要高得多。”但郑丽娟并没有满足于此,她又有了新的思考:居民才是小区的主人,如何吸引他们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2015年,郑丽娟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通“共建美丽西子湾”微信群。将党支部、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人员和志愿者、居民一起“请”入微信群,入群采用实名制,居民只需标清楼号和姓名就可加入,在群内参与讨论社区事务。

  很快,这个微信群就热闹了起来。谁家缺把榔头少根葱,群里一说,居民间相互帮助起来;小区里哪块砖坏了、哪棵树倒了,拍张照片群里一发,物业人员马上回应,并将现场处理的照片反馈到群;遇到重大事件,比如小区启动技防改造加装100多个电子监控,从如何布点到网络比价,大家都在群里群策群力出点子。

  实名制微信群运营两年多来,如今成员已经突破400人。一大批曾经早出晚归,不知道居委会门朝哪开,不关心居委会做什么的青年白领,慢慢地从内心认同、支持并实际参与进各项社区工作。现在,郑丽娟和她的同事还建立了西子湾微信公众号,各项工作、活动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居民眼前,接受居民监督。目前,公众号吸粉1000多人,而郑丽娟今年的目标是关注人数翻一番。

  从“一个人”到带动“一群人”

  “郑姐”的一言一行,小区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也开始想着如何为社区作贡献。“她那时小孩刚出生不久,没日没夜地扑在小区里,常常开会一开就开到晚上九、十点,为我们小区做了很多工作,很不容易。”退休老党员严嘉兴感动于郑丽娟的无私奉献,在她的盛邀之下重新“上岗”,成为西子湾社区治理队伍中的一名骨干。退休前从事财会工作的虞建民在徐汇区住了近20年,因为职业原因养成了谨言慎行的个性,以前从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居委会好象也张罗着,只是自己没想过要和邻居打交道。”入住西子湾后,他一下多了很多头衔:社区关爱互助团组长、小区业委会副主任、文体队队员……每天骑上自行车穿梭在小区各个角落,比上班时还忙碌。解释自己“出山”的原因,虞建民说:“活动丰富,有家的感觉,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阵地,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天地,其乐融融。”

  这样的氛围也感染了许多年轻人,张雅薇便是其中一员。在私立学校担任校长助理的她,是典型的朝九晚五上班族。每天在小区里进进出出,志愿者无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报之微笑,楼道里走在前面的居民总会为后面的居民留着门,小朋友看到地上的垃圾也会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日常生活里的点滴小事让张雅薇心生感触:“居住在一个被爱包围的小区,久而久之我也想着应该为大家做些什么?”于是,张雅薇主动找到郑丽娟商量,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小区里的孩子义务开设绘本欣赏课。

  让郑丽娟更加欣喜的是,自从市委“1+6”文件实施以来,越来越多有志于社区工作的“新鲜血液”不断加入。如今西子湾居委会的8名工作人员都是“80后”,平均年龄30出头。这支年轻的队伍在郑丽娟的言传身教下,一次次入户走访,带着真情、带着任务、带着问题,送民生政策、送活动资讯、送便民服务,他们在居民的赞赏声中收获着成就感。

  “我要感谢我的小伙伴们,还有强大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正是有了他们强有力的支持,才成就了我们西子湾今天的幸福家园。”说起她的“坚强后盾”,郑丽娟的笑容里满是自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