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之春”听见90后的声音

2017-05-05 08:53:39|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新人新作较往年增加,仅上海音乐学院今年就有35位新人演奏家、歌唱家和作曲家登台

  在“上海之春”听见90后的声音

  图片默认标题

  胡斯豪在《汤显祖》中救场饰主角。祖忠人 摄

  ■本报记者吴桐

  上海音乐学院大四学生胡斯豪10天前才得知,自己要代替意外受伤的廖昌永,出演歌剧《汤显祖》的男主角。他人生第一次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是以救场的方式。

  26岁的中阮演奏家杨净去年7月才来到上海民族乐团,她没想到,自己毕业以来首次登台独奏,是在“上海之春”。

  24岁的作曲家龚天鹏,4年前还是美国茱莉亚学院学生时,就以交响曲《英雄泪》在“上海之春”崭露头角。那时的他也没想到,4年后会有一场自己的作品专场音乐会亮相“上海之春”。

  1959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的时候,人们听见的是陈钢、何占豪、俞丽拿这些30后、40后年轻人的声音。走过57年的“上海之春”,坚守力推新人新作的初心,把一代又一代年轻艺术家推上了舞台。

  如今,轮到90后了。

  

  在“临危受命”中得到锤炼

  

  不到10天的准备时间,要在一部中国歌剧新作中担任男主角,给了胡斯豪很大的压力。一个星期的排练,从早到晚不间断。胡斯豪不仅要完成好唱段,还要查资料,了解汤显祖的生平,进入当时的历史场景。他把自己排练时的录像拿出来反反复复地看,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

  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四年,胡斯豪的舞台经验都来自西洋歌剧。而这次短短一周的排练,好像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对传统文化和中国风格的突击和探索得到了师友们的认可。22岁的胡斯豪,因为“临危受命”,更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因为得到学院和老师的信任,更有了勇气和担当。

  

  以多媒体颠覆固有印象

  

  上海民族乐团今年有5位90后音乐家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杨净为了在《梦想新声音》音乐会上首演中阮协奏曲《千峰翠色》,从今年3月就投入紧张准备。《千峰翠色》的作曲家唐雨辰同样是90后,曲子写好一段,就交给杨净练一段。

  5月15日、16日,杨净还将出演另一台“上海之春”音乐会《栀子花开了》。她和其他80后90后演奏家们,将以多媒体音乐现场的呈现方式颠覆人们对于民乐的想象。上海民族乐团艺术总监王甫建说,这些年轻人代表了当今民乐演奏的最高水平,他们身上也担负着开拓中国民乐新思路的使命。

  

  有超出年龄的深度思考

  

  这两天,龚天鹏正在上海爱乐乐团的排练厅里盯排练。5月6日晚,他将有两部新作在本届“上海之春”首演。

  这位曾经的钢琴神童,9岁考入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13岁就与小提琴大师帕尔曼同台。随后,他的作曲天分也逐渐显露出来。2008年“5·12”大地震之后,15岁的龚天鹏创作出《悲情天台山》。从那时候起,他的创作就表现出超越年龄的视野和思想。

  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许舒亚说,今年的“上海之春”,新人新作数量比往年有所增加。仅仅上海音乐学院,今年就有35位新人演奏家、歌唱家和作曲家首次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这其中,有不少和胡斯豪、杨净、龚天鹏一样的90后,在“上海之春”,找寻他们艺术人生的春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