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解敏4月20日报道:今天,“科学传播发展指数”专家研讨会在沪举行。长期以来,科学传播工作因其量大面广,对其工作绩效缺乏一个科学、客观、独立的评价指针,导致科学传播资源配置分散和传播投入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科学传播工作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为充分反映科学传播的工作成效,近日,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沪杏科技图书馆和同济大学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科学传播发展指数”研究工作,并形成了初步成果。
该指数由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活动、科普经费和科普传媒等方面组成一级指标体系,并根据全国部分省市和上海市各区科普统计的特点分别设立相应的二级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值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建立了科学传播发展指数计算的数学模型。
利用该模型,并根据“十二五”期间全国部分省市和上海市各区科普统计资料对“科学传播发展指数”进行了初步测算。
图片说明:上海科学传播发展指数在“十二五”期间均位于全国前列,并呈现整体上升态势。
在全国部分省市指标体系中主要选取了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四川省,以及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等12个省市,测算结果显示,上海科学传播发展指数在“十二五”期间均位于全国前列,并呈现整体上升态势。
图片说明:上海不同区域在资源投入与发展成效上的差异较大
对上海各区科学传播发展指数的计算与比较分析显示,不同区域在资源投入与发展成效上的差异较大,各一级指标指数的不平衡也显示出对应区域的科学传播发展方向也有所不同,从而可以为区域科学传播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撑。
“科学传播发展指数”课题组表示,“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既能反映促进科学传播的整体投入,又能够体现科学传播的发展成效,从而建立起区域公民科学素质数据与科学传播工作之间的动态传导机制,进一步提升科学传播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经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光明、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员缪其浩等从事科学传播的科技管理和研究等多方专家的论证与研讨表明,该“科学传播发展指数”的指数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测算的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政府对科学传播的投入与成效,对促进科学传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