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

2017-04-10 12:35:49|来源:解放日报|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热点】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

图片说明:柳长满(左三)和同事在洋山港看规划图。本报记者海沙尔摄

  我其实挺普通,从大学毕业后就始终在一家公司、一个行业里工作,像我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要说唯一让我感觉骄傲与值得记录的,可能就是在洋山奋斗的这么多日日夜夜了。

  我是2005年洋山开港后,第一批到洋山工作的,洋山港一期、二期、三期码头的发展,我都参与其中,也见证了洋山从一座默默无名的小岛成长为世界大港。洋山的年吞吐量从零起步,一次次打破集装箱码头单船装卸效率世界纪录、一次次刷新集装箱码头桥吊单机效率世界纪录,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支点。尤其是广为传颂的洋山速度、洋山精神,更让我们始终有一种自豪感。

  过去的5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的优势越来越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要素集聚也越来越全。下一步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又一“重器”也进入调试阶段,那就是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洋山港四期。我现在的尚东公司,今后就将主要负责洋山港四期的运营管理。

  自动化码头,对我们整个中国港口行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传统码头相比,洋山港四期建成后最大的特点就是成为“无人码头”,通过上海港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操作系统,实现智能装卸,提高整个码头的利用效率。远程操控的双小车岸桥,可以装卸船舶与码头间的集装箱;码头上看不到穿梭的集卡,运送集装箱的是无人驾驶的自动引导车(AGV),借助地下磁钉自动行走;而在堆场上,还是由远程操控的轨道吊有序地堆垛集装箱。

  听起来很酷是不是?但实际上难度非常大,决策难、技术难。虽然自动化码头国外已有,但这么大规模大体量的,上海是第一个。更重要的是,这个码头从设计、建设,到桥吊等设备和关键运行系统,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压力。如果成功就会在国际上一炮打响,但想想看,要集成这么多新系统、新设备,发挥全部能量,难度可想而知。

  现在距离试运营的日子已越来越近了,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方案和流程的准备,新码头上的交通标线没有了,晚上也不需要那么亮的照明,可这些在原有码头管理规范中是有的,我们必须在开港前做好新的港口标准,与行业、企业一起实践确定;新码头将采用全新的操作模式,上海上万台集装箱卡车今后都有可能来,怎么从集卡司机的体验出发,为他们做好服务?此外,还要做好调试、做好系统优化,过去的工种多是单兵作战,需要一个项目的专家,而自动化更多是系统,需要机械、计算机、人力实现高度协同,所以我们采取了全新的工作模式,设立了联合调试工作小组,把操作、工程技术、IT捏合在一起,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工作模式。看看我们现在的办公室吧,员工里最多的不是传统码头工人,而是系统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设备工程师。自动化码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自动化控制、信息技术基础和技能都重要,因为从智能化的角度讲,未来洋山港四期将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不断优化。上海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7年全球第一,下一步怎样做大做强?我觉得,这个“强”关键就体现在技术上,未来的智慧港口、科技港口、效率港口、绿色港口,样样都和自动化码头有关。

  现在,我们的团队有98个人,平均年龄只有34.5岁,年纪最小的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经验最丰富的副总经理罗勋杰,当年上海港第一个集装箱码头建设时就有他,直到今天,还在和我们一起干。可以说,在我们这里,现在不论资历、工种,全都在一起“拼命”。每天下午,我们全都参加一个集体讨论会,无论谁遇到什么过不去的难题,都可以拿到会上一起研讨,汇聚集体智慧去解决,大家打趣地说,这是我们洋山港四期每天的固定节目——“案件聚焦”。

  所有人只有一个希望,等到开港运行时,这座全新的码头能够在规模、效率上都达到设计要求,在全球集装箱行业树起新的标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