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INNOSPACE+孵化空间。均蒋迪雯摄
图片说明:IPO创业咖啡馆。
日前,2017“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开赛仪式在上海科技馆举行,众多创业者、众创空间服务人员、创业投资人集聚一堂,碰撞思想的火花、寻找有潜力的项目。
据统计,共有8971家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经初步筛选,有6940家企业和团队正式提交,较去年大赛6921这一爆发性增长的报名数又有增长,显示出上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度持续保持高位。近年来,全市众创空间数量的猛增,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这一点:2015年初,全市有200余家众创空间;而到了去年底,已增至500余家,一大批民营创业服务组织为申城厚植“双创”土壤。
市科委创新服务处负责人介绍,去年上海创新创业大赛的数据分析显示,本市“双创”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白领创业成为主流。在5544名创业团队成员中,曾是企业白领的占比为58.3%;大企业人才“溢出效应”明显,10.8%的创业者曾任大企业高管,8.6%具有跨国公司从业经验。这说明流行“白领文化”的上海,正在形成“创业文化”。第二个特点是创业团队国际化程度高。超过五分之一的参赛企业负责人拥有海外背景。在沪创业的外籍人士也为数众多,为此,今年创新创业大赛增加了“国际”二字,首次设立“外国人创业在上海”专场。第三个特点是创业项目科技含量高。参赛项目中,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硬科技”类占66%,模式创新项目占29%。
“创业文化”兴起的背后,是众创空间的蓬勃发展。科创中心建设“22条”发布后,市科委取消了众创空间市级备案的行政审批,“引爆”了这一行业。
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创业苗圃90家、孵化器201家、加速器14家,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器200余家。杨浦区“INNOSPACE+”大厦是新型孵化器的一个代表。这座大厦里,既有孵化器,也有联合办公空间,还有创业咖啡馆、创客空间、创业公寓和健身房。不同类型、各个阶段的创业团队,都有望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窝”。来自外地、外国的创业者还可入住大厦5-6层的创业公寓,每天起床后,到一楼咖啡馆吃早餐;随后走进联合办公空间或孵化器,开始一天的工作;下班后到健身房锻炼,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