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2017-04-07 11:27:34|来源:解放日报|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小区里发生各种矛盾,大到维修资金筹集使用、物业收费调整等小区治理,小到婆媳矛盾、邻里纷争等,应该找谁来解决?在甘泉路社区,居民们首先想到的是找法律顾问——这些由政府聘请来的专业律师,能够帮居民代写法律文书、代理诉讼,也能指导基层干部调解处理纠纷。其实,这样的法律顾问制度,目前已在普陀区270个居(村)委全覆盖,以“公益补贴”方式为律师服务提供经费保障,让人们不出社区就能及时享受到高质量法律服务。

  居民越来越依赖“法律夜门诊”

  甘泉路街道是个典型的老式居民区,常住人口11.2万,是上海市较早建成的工人新村。这些年来,许多老小区出现公共设施老化、维修资金告急等问题,物业矛盾重重。同时,小区居民邻里矛盾、婚姻财产纠纷、经济合同纠纷等也频频发生。

  但老小区在法律援助方面却是空白,一位居民区老书记感慨道:“小区事务牵涉到越来越多法律问题,家门口化解不力就会导致矛盾激化,社会影响很不好,可我们毕竟不是专业法律工作者。”

  早在2005年,甘泉司法所在居民区开设了“法律夜门诊”,邀请居住在本社区具有法律素养的专业人士组成志愿者队伍,在居委会“坐诊”,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夜门诊”从一开始的不定期,到有固定门诊日,每个门诊日,关门时间总是一延再延。

  居民对“夜门诊”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参加“义务出诊”的上海申蕴和律师事务所主任彭涛说:“律师作为第三方力量,立场中立,居民对其信任度高,在平息和化解纠纷方面作用显著。”

  “法律夜门诊”的设立,让甘泉路街道尝到了甜头,街道司法所进一步尝试探索政府购买法律服务、逐步建立居委法律顾问制度,率先选择各类矛盾较为突出、法律需求比较大的汪家井、东泉苑、黄陵、双山4家居委进行了试点。与司法所结对的律师事务所,向每一个居委派出一名责任律师和一名助理,每周两次在居委会开设咨询、调处工作,配合居委会对居民进行解释、疏导,厘清正当诉求,找准适当渠道。

  法律顾问“坐镇”化解小区纠纷

  双山居民区甘泉公寓曾发生一起因火警引发的居民纠纷。一楼居民祭祀时,在楼道内烧锡箔,一阵风吹来,把点燃的锡箔吹进了一侧的杂物间。杂物间是整栋大楼垃圾通道的入口,直通楼顶。20楼的一位居民闻到楼道内强烈的烟味后,忙慌抱起1岁的小孙子冲下楼。在受到惊吓后,这位居民突觉心脏不适,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抢救后安装了心脏支架,这次治疗除了医保之外,自己也支付了1万多元医药费。这位居民认为,自己的一系列遭遇都是因一楼居民的不当行为而起,理应由其赔偿,物业也要负连带责任。但一楼的这位居民认为,这位邻居本来就身体不好,发病是早晚的事。

  双方为此争执不下闹到居委会,但谁也不愿意接受调解,眼看矛盾一触即发。所幸律师适时介入,指导20楼居民提起民事诉讼为自己维权,后经法院判决,1楼居民承担主要责任并赔偿,物业公司基于义务也被判赔偿一小部分。

  法律顾问“坐镇”,一边直接参与居民区矛盾化解,一边指导居委干部开展工作,将一起起小区纠纷化解于无形之中。遇到疑难问题,法律顾问还会带一支团队进行集中“会诊”,找出最佳方案。

  法律顾问机制还衍生出了“法制讲座月月行”和“名律师社区行”等活动,律师们奉献出更多业余时间,向居委干部和居民们普及法律知识。

  “公益补贴”为律师服务提供保障

  律师参与矛盾调解,其思维方式和解决方式让居委干部受益匪浅。

  “原来,当居民发生矛盾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信访,使一些本应纳入法制轨道解决的问题涌向信访部门。”甘泉司法所负责人说,这支专业力量的介入,帮助居民厘清各方权力义务关系,自主选择理性解决方式,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信访量比以前大大减少。

  如今,普陀区10个街镇270个居(村)委均已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区司法局持续对这项机制进行可行性论证,组织开展全区基层社区法律服务现状的调研,把各街镇居(村)委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还梳理全区各律师事务所的业务专长,向街镇推荐适配的事务所,指导双方签订法律服务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同时,以“公益补贴”方式为律师服务提供经费保障,将法律顾问经费纳入街镇财政预算。

  据区司法局负责人透露,今年还将制定居(村)委法律顾问指导性意见,制定区级层面有关居(村)委法律顾问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对本区居(村)委法律顾问的选聘模式、功能定位、服务内容、日常管理、考核评估等方面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并组织顾问律师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就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社情民情以及服务社区过程中出现的共性、疑难问题进行培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