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

2017-03-21 13:38:47|来源:文汇报|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奉贤区中心医院的医生总结出一套“戒烟一席谈”,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劝导戒烟门诊的烟民与香烟告别;上海万名高校学子走上街头宣传“无烟上海”……今年3月,新修订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为了2000多万人的健康,“天花板下全面禁烟”。

  全民参与控烟行动,仅是上海这座国际大城市共治健康、共享健康的一个缩影。

  上海在全国最早提出健康城市建设。2016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3.18岁,上海市民主要健康指标已连续十多年处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在上海,政府主导、跨部门合作、群众参与、社会共治,健康促进的理念与措施早已无处不在。上海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今天召开,并发布《“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描绘上海这座城市未来美好的健康愿景。

  政府主导,健康融入万策

  健康问题不是“卫生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这在上海已经形成共识。“健康融入万策”,意味着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时,把人的健康放到优先位置。

  在学校食堂里,95%的中小学生在这里用餐,为确保学生这顿饭吃得安全、健康,上海投入2亿多元改造学校食堂,同时给所有学校配备营养师。

  根据学生生长发育需求,上海还专门研究制订了中小学生学校午餐的营养标准指导性意见。伙食营养搭配讲究了,“小胖墩”少了。

  在教室里,上海还完成了另一项改造工程:照明改善计划。2007年到2010年,上海市区财政投入专项经费1亿元,对全市1415所中小学校的42125间教室进行光环境改造。改造后的教室照度实现了“见光不见灯”的无眩光舒适效果,经对2万多名中小学生进行的眼科检查发现,灯光改造对控制近视的发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照明改善后,“小眼镜”也少了。业内人士指出,让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运动习惯等等,看似一个个小细节,其背后却是上海跨部门协作努力的成果,涉及医疗卫生部门、高校、医院、教委、食药监等诸多部门。

  事实上,在第三方评估时,社会普遍认为,上海市在建设健康城市行动时,政府强势推进、部门密切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以健康融入万策”工作机制是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

  群众参与,健康之道

  除了校园,上海的健康促进工作已在全社会撒下一张网:“卫生与健康”的理念走进商务楼宇、走进工地,走进街道里弄。健康支撑环境的全人群覆盖、健康知识与服务的可及性,已经成为上海健康促进工作的一大特色。其中,孕育在社区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尤为引人注目。

  在长宁区金菊小区,记者与绿园一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一起体验了从手指操开始的各种健康活动。“绿一”小组组长陈本大说,小组里年龄最大的是92岁。每月,家庭医生都会来给他们开设健康讲座;专业医务人员也会来指导居民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成阿姨是首批“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成员,她说在过去9年间,不仅学会了控制自己的高血压,还帮着42年烟龄的老伴戒掉了香烟。

  目前,上海已有“健康自我管理小组”2.6万个,覆盖全市100%村居委,先后有逾44万市民参与活动。不要小看这一个个自我管理小组,经第三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它们已从慢性病预防控制拓展成为面向公众推广健康生活的重要渠道。

  夯实基层,健康端口前移

  在去年11月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期间,世界卫生组织代表走访了上海的不少社区,他们说:“目前大部分国家对卫生的投入有95%用于疾病治疗,而在上海的社区里,我们看到了从治疗到预防的投入转变,看到了政府对于疾病预防的重视。”

  在上海,关于健康的成绩单一直很醒目:2016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3.18岁,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3.76‰,上海地区孕产妇死亡率5.64/10万,这3项指标已持续多年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这背后的保障,是上海健康城市建设方面的又一条经验:夯实基层。

  眼下,上海正在深入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在前几年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已签约1027万人),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为重点,进一步推进“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

  社区乃至家庭,是一座城市最末端的健康“细胞”,上海注重把医疗关口从治疗前移到预防,将卫生资源的配置和投入持续向公共卫生、精神卫生、母婴健康、医养结合、临终关怀等倾斜,就是在一点点搭好健康的基座,把健康的种子植入每个普通家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