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超大城市管理水平和基层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升。
其中,虹口区全面推行“全岗通”工作制度,以“居委干部素质化”为智力支撑,以“工作平台信息化”为技术载体,以“社区治理现代化”为主要方向,搭建了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的桥梁,织就了社会治理与社区治理的纽带,巩固了党在社区中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解剖“全岗通”这只麻雀,可为上海推进城市社区精细化管理提供一个有益样本。
数据和故事入网
摆脱“班长依赖症”
传统的社区治理,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居委干部尤其是居委会书记(主任)的经验。“全岗通”的实施,打破了居委干部工作的条线壁垒,突破了干部与干部之间的板块障碍,使居委干部的能力得到强化,使社区治理实现了从“盆景”到“苗圃”的提升。
知识和技能的双重提升,是“全岗通”的前提。它要求居委干部不仅要掌握社区治理的基础知识,还需具备社区治理的基本技能,以便能够打破条线,一专多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岗通”是班长工程的重要提升。一定程度上,班长工程是将书记或主任培养为社区治理的“班长”,“全岗通”则使大部分居委会干部历经“办事能手”“服务行家”“治理达人”三个成长阶段,都能成长为社区治理师,最终锻造出一个个有战斗力的基层治理团队。
督导制和评议制,是“全岗通”的保障。由经验丰富、技能全面的居委会书记(主任)组成的督导团,对居委干部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评分。得分较高的居委会获得“全岗通流动红旗”,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全岗通”实施效果如何,最终要交由居民评价。事项全部办结之时,居民通过“满意度评价器”对干部进行评价。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构建科学的社区治理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载体。在全岗通办事平台中,社区的人口信息、居民健康状况、居民办事状况等全面导入,形成了一个基层治理数据库。由此,“全岗通”做到了能办事、能查询、能告知。也就是说,居委会能够办理的事项可以当场办理;超出居委会权限的事项,居委干部可以通过数据库查询告知居民办事流程。
数据治理和科学评价的结合,开辟了新时期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路。
一方面,以往的基层治理对居委书记(主任)过于依赖,甚至有时候患上了“班长依赖症”。“全岗通”借助互联网,以信息化为载体,弥补了居委干部经验治理的不足,增添了居民的评价意见,增加了街道督导的新手段,有助于推动街道督导明确化、居委工作精准化。
另一方面,“数据评价”长于精准、疏于生动,“故事评价”长于生动、疏于精准。“全岗通”实现了数据和故事的“双重入网”,使社区治理评价摆脱简单数字化的做法。对居委干部和居委会的考核,不仅注重满意度的数值,更注重事情本身带来的治理效果,使评价更合理、更科学。
挖掘草根缔造组织
打造有温度的熟人社会
志愿组织、公益基金、“草根领袖”、自治团队是新时期社区治理的四个现代元素。“全岗通”不仅是“办事通”“服务通”,能够满足居民的办事要求、服务需求,还能够主动适应社区治理的这一现代化进程。
首先,借助志愿组织,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当前,社区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已不能仅仅依赖于政策轨道,还需要依赖志愿轨道。志愿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既能够减轻居委会压力,又能够精准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志愿组织进入社区,既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自主培育的办法。
其次,通过公益基金拓宽社区治理的资金渠道。目前,项目化运作是社区治理的一大特色,其背后是项目资金的支撑。政府财政资金有限,部分居民确有自己的困难,公益基金则能够拓展资金渠道,为社区治理项目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因此,居委会可以适当筹措公益基金或者借助更好的公益基金平台,为社区治理注入新的资源。
再次,“草根领袖”是社区治理的中间力量。受制于社会交往规模和居委干部的精力,处于居民和居委干部中间的“草根领袖”非常关键。他们既可以是楼组长,也可以是某一兴趣爱好的组织者。通过“草根领袖”,社区居民的意见、诉求可以反映到居委会,部分居民的特殊需求也可以得到满足。
同时,活跃的“草根领袖”能够推动居民走出家庭、走进公共空间,参与公共活动。在此过程中,居民之间互相交往、互相熟悉,社区温度不断提升。就此而言,挖掘“草根领袖”、培养社区组织是“全岗通”的一个重要功能。
最后,培育和发展自治团队是社区治理成效的重要指标。社区自治的成效可以有多种衡量指标,但最直观、最有效的是社区自治团队的数量和质量。一支活跃的自治团队,既能够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也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