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点半难题” 上海等地进行有益探索

2017-03-10 09:01:45|来源:新华每日电讯|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罗江、赵刚、郭敬丹、高一伟)在学校课后服务普遍缺位的当下,商业托管机构的出现“解放”了一些家长,但鱼龙混杂的市场也埋下诸多安全隐患。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校内托管”和“社区托管”,进一步推广仍待制度保障。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主渠道责任。  

  为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已有多地进行了相关探索:2014年起,上海市公办小学普遍向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后免费看护服务;今年初,江苏省南京市下发通知,所有公办、民办小学实行“弹性离校”制度,为小学生免费提供延时照顾服务……  

  然而,仍有不少学校表示不具备提供课后服务的条件。“经费有限,难以聘请人员组织各类课后活动。学校面积本身就不大,课后活动缺乏场地。”海口市第二十八小学校长林保培无奈地表示。“我们想增加体育、艺术教育的课后服务项目,但无论在管理还是师资方面都要大量投入。”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小学副校长涂剑龙说。  

  学校、家长“管不过来”,商业性“托管班”应运而生。“托管班”解决了一些家长的后顾之忧,但一些黑托管“乘虚而入”也埋下诸多隐患。“学校周边有10多个托管班,大部分是无证经营。”林保培说。另外,很多托管班在民居内,人员密集且缺乏消防设施,一旦出现事故难以及时疏导。  

  为破解“3点半难题”,一些学校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公益性托管”。上海爱心花园公益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朱旭明介绍,该机构自2013年起与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合作,每天3点半放学后由志愿者组织学生,以志愿服务的形式进行集中管理。  

  自2012年起,广州市海珠区昌岗、赤岗、华洲、凤阳四条街道对辖区内的20所中小学校开展社工驻校服务,每周一次派社工到各学校,组织品格教育、心理辅导、人际关系交往引导等活动。昌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马文锦介绍,驻校人员都是专业的全职社会服务从业者。“没有经费支持,很多学校不具备开展校内托管、社工驻校等课外服务的能力,而课后托管也不是社区的常态工作。街道和社区有较为繁多的日常行政事务,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接托管。”马文锦同时指出。  

  《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专家认为,这明确了课后服务的资金来源,将推动学校更加积极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课后服务。  

  马文锦等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可采取“教育部门监管,学校出资购买,专业社工机构提供服务”的模式,开展常态化的校园社工服务,聘请社工长期在校工作。此外,建议民政、教育等部门制定具体规范,引导社区托管模式普及推广,并建立低偿机制补贴志愿者用餐、交通等基本支出,形成长效机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