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交会上“洋面孔”多,可在本届华交会的境外馆W5馆,“洋面孔”们作为展商,坐在摊位里面,有不少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本届华交会突出进出口并举功能,设置了以“现代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境外展区,不少第一次来到华交会的境外展商在这里摸到了行情。
华交会开辟境外馆已经不是第一年,今年境外馆的展商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又增加了2个。各种境外商品琳琅满目,满足了中国消费者“消费升级”大趋势下足不出“沪”就能“买全球”的愿望。
一个展示和销售日式钓鱼竿“和竿”的摊位前,当记者问及市场反应,业务员告诉记者:“来打听的人不少,但都觉得太贵了。”原来,来自日本纪州的“和竿”,采用野生竹为原料纯手工制作,得花费300多道工序,定价是一根2.4米的“和竿”要9000元人民币,一根3米的“和竿”要1.2万元人民币,比市场上普通的碳素钓鱼竿要贵很多。
与日本展商的情况相反,俄罗斯小伙罗曼第一次参加华交会带来的是4款俄罗斯蜂蜜。作为“试水”,罗曼在华交会上做起零售生意,300克装的售价45元,500克装的售价75元,“买的顾客都连连说便宜,今天带来的几十瓶样品一销而空。”虽然为自己的定价有些低而“懊恼”,但罗曼也摸到了一些门道:“新西兰蜂蜜在中国市场要卖到三四百元一瓶,但还是有很多消费者愿意掏腰包,这说明中国进口蜂蜜的市场空间很大,俄罗斯蜂蜜理应能分到一杯羹。”
记者昨天采访几家境外展商时,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未等递上名片,这些展商已经掏出手机,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说着“Wechat”的字眼,意思要跟记者“扫一扫”。印度阿米娜企业的穆江,是负责人阿里的助手兼翻译,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他所接触到的那些做中国生意的印度人,都会用微信,也都离不开微信。
华交会主办方工作人员感慨道,今年华交会为扩大招商力度,已经采用了在境外社交媒体上注册华交会账号等“时髦”手段,没想到境外交易团加强宣传、扩大影响的办法更“潮”。看来,无论是组织方还是参展方,为了做好华交会的生意也是蛮“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