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旧居已成危楼 年内启动修缮

2017-02-20 13:54:50|来源:解放日报|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图片默认标题

旧居上挂着“保护铭牌”。钟菡 摄。

图片默认标题

旧居前垃圾成山。钟菡 摄。

  “真难想象,傅雷先生的旧居竟会是这样的现状?”站在位于周浦的傅雷旧居前的废墟堆旁,看着封闭的院墙,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王曜不免叹息。

  记者昨日随王曜来到现场查看。傅雷旧居隐藏在一条老式弄堂里,被大量残破严重的老房子包围,这些老房子有的顶楼已经“镂空”,只剩下木框架,还有居民居住在房子里。我们好不容易找到“入口”却难进入,因为这里被一户人家用金属板搭起了简易窝棚,屋主正在用饭,听说是去傅雷旧居,便放行让我们通过。而眼前的一切着实令人震惊:旧居的院墙外,垃圾堆积成山;整幢房子破损已成危房,若不是墙上钉着“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真难以相信这里是“傅雷旧居”。

  傅雷故居和旧居实为两处

  傅雷旧居为何不做修缮和开放?傅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树华表示:“傅雷故居和傅雷旧居的现状都很让人忧虑。”原来,傅雷出生于原南汇县渔潭乡,4岁到19岁跟随母亲寓居周浦。王树华介绍,现在通常所说的“傅雷故居”是傅雷出生的地方,现位于航头镇王楼村的傅家宅。之后,傅雷随母亲搬到周浦,租曹家的房子,现在称作“傅雷旧居”。在周浦的居所,傅雷度过了对其影响至深的青少年时期。20多年前,王树华曾进入傅雷旧居查看,对旧居里一间小房子印象尤其深刻。当时,傅雷的母亲请一位姓陆的先生在家中教他识字,在私塾的旁边有间带窗的小房子,他的母亲就坐在这个小房子里,一面做针线,一面监督傅雷读书,“走进这座小房子,就可以看到傅雷的童年。”

  经过20多年岁月的侵蚀,傅雷故居和旧居遭到了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破坏。据介绍,傅雷故居曾经住了17户人家,对房屋破坏非常严重。2012年,航头镇政府制定计划准备对傅雷故居进行修缮,并且请专家进行测绘后拿出了修缮方案,但因为有4户人家不肯搬迁,导致修缮方案流产。傅雷旧居周围的地块则被卖给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此前,开发商提出的方案不利于文物保护而未获通过,这里就此陷入了窘局。“一晃十几年过去,周边不少房子被拆掉了,这里依然没有动静。”王树华叹息。

  但愿旧居修缮不要重蹈覆辙

  不过,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傅雷旧居的修缮问题有了转机。周浦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朱平红告诉记者,对傅雷旧居的修缮工作已在规划之中,预计年内启动。她同时坦言,傅雷旧居周边区域属于房地产公司动拆迁范围,有些老宅问题还没有解决。“等傅雷旧居修缮后再对外开放,初步设想在周边几百米范围内新建傅雷纪念馆和傅雷广场等。”

  “这对于傅雷旧居保护来说是好消息,不过我还是有两点担心。”王树华表示,此前,航头镇对傅雷故居的修缮也是热火朝天,但最终因为没有解决好居民的安置问题而停滞。“但愿这次不要重蹈覆辙。”据悉,周浦镇聘请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主持傅雷旧居的保护修缮,但新加坡设计师对江南建筑构件是否了解,也令王树华担忧。“傅雷旧居是清末建筑,它的窗户不是玻璃的,而是用贝壳一片片削出来的,修缮也应该使用同样的材料和技艺。”

  王曜建议,在整个修缮计划中,还应该把傅雷旧居周围的老房子保存下来。“拆了周围的房子,旧居也丧失了存在背景,只剩下孤零零的一个院落。我们除了了解名人,也要了解名人背后的一方水土。”王树华也希望能在修缮中把傅雷旧居前的老弄堂恢复。“傅雷进门的地方、傅雷玩耍过的花园,私塾前的小窗都是有故事的,有故事就能吸引人。”

  傅雷一生翻译了法、英、美等国的作品34部,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为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独特的“傅雷体华文语言”。他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皆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洞察力和鉴赏力。一本《傅雷家书》自1981年问世以来,销售量已超过110多万册,成为影响世界的家庭教育优秀书籍。

  对文化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不仅仅是简单修缮房子。王树华介绍,傅雷生活中用过的物品存世不多,“傅雷很认真、执着,他的书桌、台灯、书架等都是他自己设计制作的,我们根据傅雷先生儿子傅敏的回忆以及留存的照片进行了复制还原,将来可以放在旧居内展出。”据悉,旧居以恢复生活场景为主,而傅雷纪念馆则用于展示傅雷的译著、家书、手稿仿品和影像资料等。“我同时期待傅雷纪念馆建起来,让年轻人了解傅雷、走进傅雷、感悟傅雷。”王树华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