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京剧院与社区联手实施京剧启蒙

2017-01-24 10:08:47|来源:解放日报|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红色标识如同椭圆形印章,以书法体“龙”字变形,左半部分为写意的龙华塔,右半部分为写意的京剧脸谱。昨天,龙华街道、上海京剧院2017“国粹好邻居”项目在周信芳戏剧空间启动,寓意“相邻相伴、携手同行”的大标识在舞台熠熠生辉。作为2017“国粹好邻居”重要组成部分,“小京继人”国粹艺术传承主题活动同时拉开帷幕。  

  600多位“小京继人”诞生  

  2016年,600多位经过上海京剧院名家指导的“小京继人”,通过“我来讲、我来写、我来传、我来绘”等方式,深入到各社区传播国粹艺术,为居民、学生带去别开生面的京剧课堂、京剧传唱。如今,“小京继人”人群已辐射至南洋模范中学、南洋中学、位育中学、上海市第二中学、紫竹园中学等多所学校。

  昨天在颁发2016“小京继人”称号的同时,新一批300余名高中生和青少年代表接受上海京剧院演员们指导。演员傅希如详细讲解了传统京剧剧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鼓励大家从国粹艺术中汲取“修身立德”力量。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三岔口》《坐宫》等精彩片段。

  上海市第二中学学生李昕钰第一次了解到小生、花旦面部化妆,用京剧术语叫作“俊扮”“素面”“洁面”。“京剧课上的《三岔口》最有意思,演员凭借肢体动作,展现黑暗中打斗的胆战心惊;眼神左右环视,表现在黑暗中竭力想要看清;上身略为前倾、左右摸索,表现搜索。”南洋中学的江良辰喜欢“骑马”演示,看着简单,自己尝试时才发现一系列不能忽视的小细节。位育中学的周子丁感叹京剧美于“文”,“就拿最简单的《报灯名》来说,‘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三阳开泰灯……九子十成灯,十面埋伏灯’,琅琅上口,巧妙地把俗语串在一起。”傅希如表示,看到台下这么多学生聚精会神听讲,并踊跃上台参与互动节目,感到十分欣慰。  

  16项主题活动吸引新观众  

  根据2017“国粹好邻居”时间表,龙华街道和上海京剧院将携手推出国粹使者、职客体验、青燕行动等16项主题活动,为京剧注入更多的新鲜观众群。上海京剧院名家和青年演职人员化身“国粹使者”,开讲坛、送新戏、举行艺术对话,将京剧送进社区、校园、军营、工地等领域。粉丝、志愿者有机会走进周信芳艺术空间后台,一窥角色幕后的酸甜苦辣。去年,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20位学生作为第一批“飞入”后台的青年志愿者,在服务观众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了戏迷。上海京剧院还将与上海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上海市龙苑中学等联手实施京剧启蒙,教授“京韵操”,开设“解读式专场”,邀请学生走进“京剧开放日”。

  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表示,积极践行文艺为民的宗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上海京剧院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国粹好邻居”平台上,越来越多的戏曲工作者走进社区,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上海市12个中心城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龙华街道拥有龙华寺以及百年兵工厂、百年航站楼等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徐汇滨江开发开放,上海京剧院、朵云轩艺术中心、余德耀美术馆等一系列文化设施落户龙华。龙华街道党工委书记薛雷表示:这片历史厚重的街区,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与上海京剧院携手,共建龙华“传统文化共享生活圈”,能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