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成举牌市场的重要力量 背后隐藏乱象

2017-01-23 14:46:31|来源:新华社|编辑:陆晟琦 |责编:刘征宇

  新华社上海1月23日电题:私募成举牌市场的重要力量 背后隐藏乱象

  新华社记者桑彤

  前有险资举牌被监管层斥责,后有明星举牌被交易所询问。相较于前两者,私募基金举牌之猛也毫不逊色,2016年成为A股举牌市场的另一支重要力量。私募举牌市场为何风生水起?其背后还暗含多少乱象?

  近期无视交易所管理,连出奇葩公告,被证监会点名批评的慧球科技,近几月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甚至被ST。而奇葩事件的背后,分析人士认为有其目的:即拖延举牌方瑞莱嘉誉提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罢免ST慧球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事项。

  除慧球科技外,永安药业、博兴股份、新黄浦等均被私募基金举牌,私募成为险资外举牌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显示,2016年A股市场中私募基金举牌次数最多,全年共47次涉及35家上市公司。

  相对于保险资金倾向于举牌股份制银行、龙头地产公司、低估值高股息率的绩优上市公司等来说,私募更倾向于举牌高现金流、股权分散、大股东持股比例不高的公司。一些ST公司被举牌,则是举牌方看中了它的壳价值。

  “看准机会,重仓出击,只待举牌股的爆发”成为不少私募大佬的举牌思路。不过在具体的举牌手法上,私募排排网分析师称,各大私募却略有差异,常用举牌手法分为三类。

  一是二级市场直接购股。机构直接用真金白银在二级市场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当购买上市股票至总股本5%及以上时,也就完成了举牌大计。

  二是一、二级市场联动。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举牌一些小市值、股权分散、有重组预期或涉及国企改革题材等特点的上市公司。这样可以保证私募机构通过少量资金就取得话语权。而在取得部分控制权之后,再将自己的项目资源注入上市公司,比如采取并购重组运作等方式,进一步实现股权增值,最后在一、二级市场同时开弓,赚取价差。

  三是间接举牌。先通过举牌获得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然后再提议成立私募基金公司,收购其他小型公司或者网络销售平台、罢免相应高管的方式来完成举牌。比较典型的案例便是上海宝银创盈多次举牌新华百货。

  国金证券分析师李峰表示,举牌方倾向于举牌股权分散的小市值公司,这样就能够通过少量资金取得话语权,并进一步完成将自己的项目资源注入上市公司的意图。

  私募等机构的举牌行为,也成为股价持续放量上涨的一个重要推手。然而,不少举牌的背后却隐藏着众多乱象:一方面,利用概念炒作,通过一系列资本游戏来做大市值,然后拉高股价;另一方面,私募或产业资本大手笔接盘,助力股东清仓式减持。此外,也有通过大量增持成为公司重要股东,在公司重大重组环节,获得与大股东或重组方谈判的筹码。

  有业内人士称,相对于保险资金来源于保险客户,私募产品也来源于募集资金而非自有资金,有一定赎回的压力,若出现风险损失的是投资者利益。

  比如,2016年3、4月份,创势翔豪掷2亿多元两度举牌“壳股”欣泰电气,比例达到10%,并晋升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但欣泰电气因财务造假、欺诈上市等被退市,创势翔损失近2亿元,相关产品因此清盘。

  在业内人士看来,私募通过举牌的投资模式在IPO未完全放开前,仍具有一定的套利空间。不过随着监管层对“门口的野蛮人”现象的监管趋严,再加上部分上市公司对举牌事件有所抵制,最终可能会导致该类套利机会减少。而对于当前市场上热炒的举牌概念股,由于管理层不确定因素增多,风险也随之增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