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的一大特色是在部署国家重大需求的项目时,发挥企业在产业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在很多领域,比如中国传统的中医药、近年来大力发展的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国科学家都在用扎实的技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本报首席记者许琦敏 记者沈湫莎
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今天将在北京召开。在遴选、申报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的过程中,不少多年专注于国家重大战略、致力突破关键技术的“上海项目”,闪耀出夺目光芒。
研发“长跑”赶超世界前沿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的一大特色,则是在部署国家重大需求的项目时,发挥企业在产业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我国无线通信产业所走过的,是一条艰辛的追赶之路。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拥有最多4G基站和4G用户的国家,形成了4G系统、终端、芯片、仪表灯无线通信的完整产业链。而在这一整条产业链中,上海展讯公司是唯一一家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
据展讯通信市场副总裁王成伟介绍,今天的展讯,已经成为与高通、联发科并立的全球三大芯片制造商之一,三家占据整个市场80%的份额。在过去十多年中,展讯不断参与通信领域的国家重点专项,两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最新申报的项目,则是从2008年开始参与的国家第四代通信系统技术专项。“当时,我国与国外最先进技术还有10-15年的差距。但去年2月,我们发布了一款16纳米8核64位芯片,在技术层面已基本与世界顶尖芯片技术并驾齐驱了。”王成伟介绍。
除了展讯,上海建工集团曾创造了多项工程世界纪录的“广州塔工程关键项目”,上海电气集团等研发、出口到美日韩等20多个国家的“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等,都出现在了申报名单中。
用技术实力争取国际话语权
中国科技的发展,引来世界瞩目。在很多领域,比如中国传统的中医药、近年来大力发展的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国科学家都在用扎实的技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这次上海申报的项目中,有不少是为争取某个领域国际话语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如何让世界医药界接受“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中药材?中医药如何走向国际?质量标准是关键。《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定”,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果德安教授带领团队努力了十年多,初步实现了这一目标。
从2005年起,他们摸索出了中药鉴定的“指纹图谱”,建立起控制中药质量的技术体系。有了扎实的研究基础,自2012年起,果德安团队先后将丹参、灵芝、三七等9种中国科学家制定的中药标准送进了美国药典,钩藤、桔梗等十几个中药标准进入了欧洲药典———被这两大药典收录,意味着中药标准获得了近乎全球市场的通行证。
这些年,我国航天遥感工程发展迅速。如何让航天器的遥感传感器能更可信地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确保完成任务?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童小华领衔完成的“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就在这方面做出了特有的贡献:航天器的很多遥感载荷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比如对地球采集数据、在月面上降落等,都会碰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情况。“我们发展的理论方法,可以帮助各种载荷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空间信息获取中的不确定性,提供更精准可信的数据。”童小华说,这套理论是针对我国航天器特点发展的,为我国航天测绘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