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16区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新华网上海1月5日电(记者何欣荣、叶锋)东边张江科学城上报规划,西边G60科创大走廊直通浙江;郊区院地合作渐入佳境,中心城区国际众创空间崭露头角。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在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市属16区结合区域特点,探索出了近10条科创模式,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位于浦东新区的张江科学城,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主战场。2016年,随着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活细胞成像平台、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等项目启动建设,张江科学城的大科学设施集群初显雏形。
硬件有了,软件也得跟上来。浦东新区抓住上海自贸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机遇,积极探索“双自联动”模式。
近期启动的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就是“双自联动”的成果。借助自贸区的便利通关政策,张江把原来设在机场口岸的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搬到了园区和企业“家门口”。企业进口研发材料的通关时间,由原来2-3个工作日,缩短为6-10小时。对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对通关时限要求高的行业,是一个重要利好。
发展空间紧、商务成本高,是中心城区开展科技创新的约束条件。不过,在上海最早的CBD静安区,却集聚了全球联合办公鼻祖WeWork、澳大利亚全球创新项目等一批国际化众创空间。同样寸土寸金的徐汇区,已经吸引微软加速器、谷歌中国开发者社区等机构落户,为本土创业者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供入口。
谈到科技创新,也不能就想到互联网、信息技术这些前沿行业。位于长江口的崇明区,定位是世界级生态岛,重点在农业科创领域“精耕细作”。
去年下半年,崇明首批“博士农场”正式挂牌。地方政府在土地租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聚焦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面源污染治理、智慧农业等领域,助推“博士农场”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现代农业基地,带动生态农业转型升级。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表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在区级这个层面,要坚持‘以进促稳’,抓好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做到‘以创促稳’,主动对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