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春天的马拉松》在沪点映 上海出品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2018-12-10 13:56:18|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电影《春天的马拉松》在沪点映 上海出品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图说:主创汇集点映现场 主办方供图

  距离12月14日全国上映还有一周,昨天下午,电影《春天的马拉松》主创团队昨天从宁波“跑”到上海,在上海影城举行了点映礼。导演夏晓昀、编剧张忌携影片主演杨昆等来到现场,与观众共同分享影片的创作体会。导演夏晓昀介绍剧情说,村长方春天是村里最忙碌的人,生活中他热爱跑步,工作中的他也在进行着一场“长跑”,一场乡村振兴的马拉松——路途遥远,艰辛困难,但终点却风光无限好。

  扎实创作 反映现实

  影片的核心剧情取材于浙江宁海推行《村级权力清单》(简称《36条》)过程中的真实故事,讲述了热情为民的村长方春天,在筹备本村的一场国际山地马拉松分站赛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涉及村级公务、村民管理及氏族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棘手问题,他代表集体和个人所做的选择与坚守。

  96分钟的故事娓娓道来,没有剧烈冲突,影片细腻、温情、动人。“我所写的,都是我所看到的。”编剧张忌生在宁海,长在宁海,他说剧本的创作过程也是自己再次了解家乡农村的过程,“我所写的,导演所拍的,就是真实的宁海,真实的新农村。”而令他印象最深的片中方春天拆包工程违反了规矩,虽然出发点和结果是好的,但还是受到了处罚,他认为这个情节恰恰点到了《36条》最核心之处,那就是“要讲规矩”。

  导演夏晓昀坦,自己这些年一直在拍都市题材的电视剧,对于接拍农村题材电影,忐忑不已。“张忌一边在写剧本,我一边在勘景和采访,经过两个多月的采风调查,我从真实的生活找到了创作方向,也找到了一点创作的底气。那些村干部感动了我,我希望他们能打动观众。”

  浙东乡村 人杰地灵

  影片通过对村长方春天日常工作生活的记录,诗意地讲述了新时代的乡村变化。跟随着方春天的脚步,浙江东部乡村美丽画卷全景昨天徐徐展现在上海观众面前。

电影《春天的马拉松》在沪点映 上海出品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图说:《春天的马拉松》剧照 主办方供图

  “《春天的马拉松》今年6月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宣布启动,7月5日正式开机,历时52天拍摄完成,剧组几乎走遍了宁海全境取景,光是拍摄往返的车程累计就达80多个小时。”制片人林宗阳“如数家珍”道,“三面山一面海,宁海是块宝地,物产丰富,风景秀丽,数百年前,徐霞客正是在这里开始了游记中那举世闻名的旅程。”于是,从山茶香到海味鲜,从安居乐业的县城到美丽富饶的山村,从十里红妆的绵延喜气到泥金彩漆的精美绝伦,真切的生活美、纯粹的自然美,瑰丽的文化美、朴实的人情美,这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风貌都在影片中充分展现。

  沪浙携手 文化合作

  电影《春天的马拉松》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出品,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和宁海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这简单的出品信息背后,是上海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重点扶持。是电影巧妙切入,选取浙江东部新农村典型范本,取景宁海乡镇,展现山水田园美丽风貌和乡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颠覆了大众对传统农村的固有观念,;也是由上海影视团队匠心制作,《春天的马拉松》继承和创新了海派电影的风格特点,关注当下,真实记录和诗意呈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社会变迁和制度创新;更是沪、浙两地加强深度文化合作,增强文化辐射力集聚力,为长三角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献力。(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电影《春天的马拉松》在沪点映 上海出品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图说:主创现场回答提问 主办方供图

  记者手记:导演像村长

  放映结束后,找到编剧和导演,有很多问题,一一抛出。还来不及等到答案,编剧张忌反问我,“你觉得我们导演像不像一个村长?”我认真打量了导演夏晓昀,他比我印象中的模样瘦了、黑了,倒也的确像个干练的村长。夏导嘿嘿地笑了:“不瞒你说,我刚拍完回来的时候更像。“

  他告诉我说,采访、勘景那几个月,他很少回上海,把宁海的18个镇几乎全都跑遍了,实拍近两个月更是日晒雨淋。他还告诉我说:“这次拍摄,让我真的对新农村有了真切的感受,原来村干部都各有各的能耐,也各有各的不易,原来宁海的民俗、文化那么有意思,十里红妆那场戏我们花了三天,用了各种机位拍,还觉得不够美。“他还告诉我说,他和他的团队,真的被浙东的农民打动了,”他们是热情的、质朴的、自信的、幸福的”。

  长三角一体化,让上海和浙江携手完成了一部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佳作,电影里包含着的,是从导演,到演员,再到剧组每一个工作人员,镜头内外,对宁海那一片乡村真切的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