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启幕 看一根管子如何贯通丝绸之路

2018-11-29 11:28:43|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第25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今天启幕,看一根管子如何贯通丝绸之路

  管子状的吹奏乐器,在数千年的丝绸之路上跟着驼队游走到各国后变成各自国家的“民族乐器”;根植于我国的正宗民族乐器笙,则流传到意大利后启发了当地音乐家发明了手风琴——两者都是根据簧片原理发声。11月29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启幕的第25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以“丝绸之路上的复合簧管乐器”为主题,透露了不少看似局限于音乐,其实拓展到人类文明交流的有趣故事。

第25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启幕 看一根管子如何贯通丝绸之路

图说:亚美尼亚复合簧管乐器duduk 官方图

  一根管子 花开几支

  据上音亚欧音乐研究中心主任萧梅教授介绍,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举办了多年,今年特地聚焦“管子”,是因为这类乐器在丝绸之路上,流传到各个国家之后,有着各自的发展和变革,但是又万变不离其宗。

  管子,是从阿拉伯、波斯一带通过新疆传入中国的。据上音硕士刘祥焜介绍,管子的形状大致有两大类,直杆与下半身呈喇叭状两大类。起初,大都是直的,随着技术提升、对音色、音量的追求提升,出现了下半身呈喇叭状的“管子”——唢呐,就是其中的代表。

第25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启幕 看一根管子如何贯通丝绸之路

图说:尼泊尔复合簧管乐器sahnai 官方图

  管子经中国流传到韩国,至今有“筚篥”——这个名字就是中国管子的古称。韩国釜山国立大学的金云京,就将在会上介绍《韩国筚篥与传统曲目》。唢呐,是2006年第一批被纳入国家级非遗的项目,但是事实上它是公元3世纪的时候从丝绸之路上传入新疆的。“唢呐”其实是波斯语Sorna的音译。唢呐还像二胡一样,流传到日本。

  复合簧管 吹遍天下

  发声原理上而言,中国的唢呐与欧洲的双簧管,同属于“复合簧管乐器”。萧梅介绍,“复合簧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丝绸之路上广为流传。”这些乐器的簧片,可有两片、四片、六片甚至八片之多,所以被称之为复合簧管乐器,甚至还流传到非洲。

第25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启幕 看一根管子如何贯通丝绸之路

图说:埃及复合簧管乐器Mizmār 官方图

  因而,来自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埃塞俄比亚音乐研究者提科特·塔芙拉将通过东非的双簧乐器,寻找与丝绸之路的联系。在越南研究“肖姆”(其实就是唢呐的越南版)的瑞典音乐学家埃斯伯恩特·威特玛可,将展示非凡的演奏技巧。来自伊朗德黑兰艺术学院的萨哈伦·阿斯塔纳则将展示当代人对唢呐的诠释——她的演讲很令人期待,毕竟她来自唢呐发源地。来自云南民族艺术研究员的吴学源教授还透露了他的研究成果——原来,景颇族的“文崩音乐”其实是通过缅甸传入的英国“仪仗音乐”……而“文崩音乐”里的乐器“洞巴”就是双簧木管乐器。

  一根管子,几块簧片,看似简单的乐器,其实勾连起了数千年历史和横跨欧亚大陆乃至非洲的文明进化史。时至今日,音乐还成为各国文化的纽带,互相表达心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