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乐器厂发布低音拉弦乐器

2018-06-29 10:29:47|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葛宁远

  原标题: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民族弦乐器从此有了“低音”!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发布低音拉弦乐器

  如何弥补中国民族弦乐器无法拉出低音这一“短板”,始终是摆在中国乐器制造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昨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正式对外发布中国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最新研发成果——六角形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瓷瓶形民族低音拉弦乐器。这两款外型采用中国文化元素,材料选用民族乐器制作材料,发声原理遵循民族乐器发声原理的新型乐器,有效扩充了民族乐器的低音声部,让人们看到了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研发制造的有力进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1

图说:中国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研发成果发布会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昨日,在上海音乐厅南厅,上海民族乐团低音声部演奏家们用瓷瓶形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现场演绎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据悉,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已为低音拉弦乐器申请了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

       上海,自大同乐会开始,便是低音乐器研造的重镇。20世纪70年代,上海音乐学院的杨雨森先生曾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合作试制“革胡”,一度为各大院团使用,但因其声学系统的不完善及巨蟒皮的环保问题,令其使用有所受限。作为中国民族乐器制造的“老字号”,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在其60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未停止对中国民族低音乐器的研发,所推出的拉阮、大琶琴等乐器,为现今低音乐器的研发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2

图说:王国振在介绍“一带一路”系列乐器——琵琶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2015年,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艺术研究所的合力推进下,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首席技师张建平在各种历史数据及实践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六角形、瓷瓶形两款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其外形和发声原理,较西方交响乐中的大提琴,更适应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场设置。在音质与音色上,具有低音乐器的浑厚色彩;在演奏法上,更便于现有的拉弦乐器演奏者所适应,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特点。

       据张建平介绍,此次研发推出的六角形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振动膜使用了皮膜与板膜两种材料,均是制作中国民族乐器的常规材料。特殊的指板安装,便于解放琴弓,可脱手拨弦。桥码的设计,解决了擦弦点的距离问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3

图说:六角形民族低音拉弦乐器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而另一款瓷瓶形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简称大瓷琴)得名于其“中国瓷瓶”外观,白玉兰琴头的设计则代表着上海的文化特色,音板使用桐木制作,采用内凹外凸的设计,使共鸣振动更为充分,音色更为浑厚、饱满。经过多次改良实践,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还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瓷瓶形民族倍低音拉弦乐器(简称倍瓷琴),有效扩充了民族乐器的低音声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4

图说:上海民族乐团陆斌和江珊在演奏倍瓷琴和大瓷琴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在两款低音拉弦乐器的研发过程中,研发小组还在琴弦的工艺、琴弓的改良等方面对乐器研造进行综合考虑,并聘请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奏家进行实际演奏,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调整与改良,力求乐器能够在音质、音色、演奏法等各方面达到在民族管弦乐团中实际运用的标准。

       尽管,中国民族器乐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型民族管弦乐团对低音拉弦乐器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厂长王国振表示: “现如今,中国传统音乐的外延在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及院团不同程度地关注中国传统音乐,各种带有中国元素的音乐形式不断被上演于世界的舞台。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低音拉弦乐器,承载着实现这种音乐传承及发展的重要任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我们责无旁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