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一组数据,让人看到了上海对全球企业家、投资者的吸引力。而着眼于在未来进一步放大上海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我们更应该透过数据,寻找上海赢得全球投资者信任票的背后原因。
3月20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透露,2024年,上海全市落地亿元以上项目近2000个、总投资超1万亿元;工业投资规模更是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2000亿元,实现两位数增长。可以说,这组数据充分体现了全球企业、资本和人才持续看好上海、选择上海、深耕上海的坚定信心。如果仅仅梳理全球投资促进大会的成果,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从5年前大会首次举办至今,累计已有58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超过1.1万亿元。
面对种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上海的投资促进工作之所以能保持足够的活力和韧性,除了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之外,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趋势不变,还得益于全市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持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优势。在市投促办(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看来,总体上,上海正在3方面表现出优势和吸引力。
多措并举降低综合成本
对企业而言,成本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但成本并不仅仅意味着土地、劳动力、能源价格等直接成本、投资成本,更要算“总账”。
为了发挥城市综合性优势,上海积极推动新增投资在产业链上汇聚,在产业集群中发展,使得企业能够精准定位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生态和产业链,从而背靠本地雄厚的产业底蕴。目前,全市工业劳动生产率排名全国城市第一,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15年排名全国第一,这些优势都为在沪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基础。
更重要的是,上海瞄准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放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综合成本优势。比如,今年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智算、语料、绿电、场景、平台等创新要素供给,更好助力企业增利。事实上,哪怕在要素成本方面,上海近年来也是瞄准企业关心的问题,实施一揽子举措,取得积极成效。以去年为例,通过工业降本增效“17条”,上海为工业企业实打实降低用能、土地、贷款等成本超520亿元。
产业培育放大生态优势
由于本地科创资源丰富,上海也瞄准新领域新赛道,鼓励更多年轻人在产业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全力培植年轻一代的创新创业热土。
尤其突出的是,上海抢抓人工智能(AI)发展新机遇,在东西两翼分别建设“模速空间”“模力社区”,在张江组建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努力打造全链条、全要素开源服务体系,优化产业生态,增强创新浓度和开放力度,更好让年轻人在上海施展才干、成就梦想。以“模速空间”为例,为吸引全球AI创新企业和人才,上海在徐汇西岸打造了这个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推出6万平方米产业载体,以及算力调度、开放数据、评测服务、金融服务、综合服务等五大功能平台,为创新企业和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短短一年多,就集聚100余家大模型企业,带动周边落地200多家AI企业、100余家投资机构。目前,“模速空间”从业者中,近三分之一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多企业创始人、CEO、CTO的年龄不到30岁。
营商服务不断刷新纪录
着眼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支持全球企业在沪投资展业,上海连续8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实施重点企业“服务包”,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在全国首创工业领域AEO制度等,以更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发展稳预期、添动力、强信心。
一流的营商服务,帮助上海不断刷新相关纪录。其中,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去年5月开工,今年2月就建成投产,再度刷新“特斯拉速度”。法雷奥项目从土地摘牌到项目开工在24小时内完成,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这些项目的快速引进落地,为推动上海经济健康稳定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上海在投资促进方面也做了许多新探索,尤其是组建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一体化专班,统筹市级各部门服务职能,强化市区协同,为企业家、创业者建立统一的服务入口。同时,全市持续焕新“投资上海”品牌,依托进博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工博会等,开展各类产业推进活动超过6600场,形成数百万人次的投资交流、信息碰撞;另外,借助“投资上海·全球行”“全国行”等系列活动,加大海内外招商力度,加快各类要素资源集聚、融合、涌现。(记者 张懿)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