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市落实〈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的实施方案》的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狄权
2023年12月7日,国务院发布《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国发〔2023〕23号)(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赋予上海“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的新的光荣使命,也为新形势下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总体方案》各项试点任务,上海在各相关国家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组织本市相关部门和中央驻沪单位进行全面、深入、充分的研究,制定了《上海市落实<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细化《总体方案》各项措施内容、明确操作路径,确保每条措施可操作、能落地。《实施方案》于2月3日由市政府正式印发。
《实施方案》聚焦8个方面,共提出117项措施,一方面不断优化“边境”措施,加大商品和要素流动开放力度;另一方面主动对接“边境后”规则,稳步深化制度型开放。
一是加快服务贸易扩大开放。在金融领域,提出便利电子支付服务提供、支持境外电子支付机构持牌经营、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资产管理、探索在临港新片区放宽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支持跨国公司设立全球或区域财资中心、进一步优化各类资金池业务、深化建设再保险“国际板”、提升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功能等措施,助力经营主体提升统筹配置境内外资金的能力,推动上海金融市场和产品面向国际的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在电信领域,提出提供移动号码携号转网服务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服务体系等措施,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是提升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提出保税维修货物允许转为内销、进口葡萄酒和蒸馏酒可免于标示商标或商品名的中文译文等信息、进口医疗器械可在销售或供应前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粘贴中文标签、简化特定品类进口货物检疫措施、完善商用密码产品进口管理、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快建设跨境数据交换系统、加强“单一窗口”与境外国家和地区间交流合作并共同开发数据交换系统试点项目,推动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贸易便利化体系,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同时健全海关监管执法措施,扩大预裁定申请主体范围,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口岸营商环境。
三是率先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在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方面,提出率先制定重要数据目录、探索建立合法安全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在临港新片区建立数据跨境服务中心等措施;在促进数字技术应用方面,提出推动电子提单、电子仓单等电子票据的应用、依托“单一窗口”开发电子发票应用门户、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数字身份认证制度、优化“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前注册服务指导、完善外资企业参与创新药物研发等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的方式和要求、探索开展高度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及示范应用、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编制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管理试点规定等措施。在促进数据开放共享方面,提出建设国际开源促进机构、加大公共数据开放范围和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参与数字经济、加强数字包容性国际合作等措施。这些措施将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数字产业、数字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优化升级上海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拓宽国外地理标志在华获得保护申请指南的信息公开渠道、加强对新农用化学品的未披露实验数据保护、在知识产权领域加强行政监管和司法保护等措施,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持续优化创新环境。
五是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明确政府采购措施的适用范围、进一步优化采购程序、细化采购管理、加强采购监督,构建规范透明、科学严密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进一步保障各类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的权利。
六是推动相关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对接“边境后”规则,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强化环境保护,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七是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构建风险预警制度、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加强监管互认与合作等。
八是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培训以及法治、人才、政策保障,确保各项措施落地出成效。
下一步,上海将抓好组织落实工作,多方联动、协同发力,合力推动各项措施尽早落地见效,尽早形成亮点成果、典型案例。通过各类型政策宣介会、“上海市企业服务云”、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等平台和方式,主动向企业做好政策宣传和咨询,帮助企业用足用好试点政策,切实享受开放红利。同时,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文 黎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