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黄浦区: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区发展血脉

文汇报2018-05-10 08:55:39

  原标题:主题展览、情景移动党课、主题征集……黄浦区以多样化形式讲好红色故事 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区发展血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不少市民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上海新天地东南角,红色基调浸染的石库门建筑前,参观者排起了长龙。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就坐落在黄浦区。该区也是共青团的发源地、国歌的唱响地、解放上海第一面红旗的升起地,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悠久绵长的革命文化构筑了黄浦的城区底色。“这是我们的光荣与骄傲;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革命文化传承好,更是每个黄浦人的使命与责任。”黄浦区相关负责人透露,自“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启动以来,黄浦成立区推进小组,细化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区发展血脉。

  深耕挖潜,传承红色基因

  从复兴中路505号的思南文学之家向西走百米,一幢欧式老洋房内人流不息。门口一块不可移动文物匾牌,亮出了这幢历史保护建筑的身份:建于1926年,欧式花园住宅,产权人曾为爱国将领冯玉祥,诗人柳亚子曾在此租住。据史料记载,以前数十位名家学者常常聚集于此谈古论今。如今,这里已变身思南书局,标志着这栋花园住宅的人文因缘得以延续。

  思南书局举办的首个展览是为期一个月的“从布鲁塞尔到上海———《共产党宣言》170周年主题展”。“《共产党宣言》与思南街区有着特别的地缘情结,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就在这里问世。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产生了改变中国历史的伟大动力。”主办方透露,今年适逢《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主题展以真理的“足迹”“风采”“底色”“味道”等四大板块,展出了多语种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据调查,黄浦区域内已查明的革命遗址遗迹有127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如何盘活这些资源?黄浦区给出的答案是:深耕挖潜,传承红色基因。为此,该区不仅系统梳理这些遗址遗迹的资料档案,逐步建立数据库;还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讲述好、传播好这些故事,从而唤醒红色记忆,延续红色征程。

  内联外拓,讲好红色故事

  4月底的一天,大雨滂沱,由40余名黄浦区党员组成的八支队伍来到渔阳里。他们每个人手中拿着一张《申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上面的提示,在上海的红色地标完成指定任务。这是由瑞金二路与淮海中路街道联手推出的“红色起点,不忘初心———情景移动党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早期共产主义者就在上海展开了有声有色的革命启蒙运动,其中大部分“第一次”就发生在今天的瑞金二路和淮海中路街道片区。瑞金二路街道联合淮海中路街道,整合区域内红色资源,为党员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型实景移动党课。活动共分六幕场景,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团中央机关旧址、周公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辖区内的各处红色地标连接起来。队员们通过角色扮演、线上答题和线下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各场景均有微型情景剧、诗歌朗诵等拓展延伸项目。比如,在渔阳里6号旧址,队员们换上了上世纪20年代道具服模拟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成立和“外国语学社”学习的场景。在陈望道当年讲解《共产党宣言》的课堂里,品读革命故事、感受经典传承。

  该区还推出了“逐梦新时代·黄浦新征程”主题活动,广泛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征集以黄浦红色史迹为主要内容的微电影、舞台演出、书画作品等。黄浦区还联手市旅游局等单位,定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周边“红色一公里”“品读南东建筑”等红色微旅行线路,通过情景体验、公益骑行、线上直播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黄浦这片热土上的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

编辑:彭丽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