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徐汇“社校联动”开辟文化创新课堂

解放网2018-05-07 08:56:16

  原标题:寻访文化密码 徐汇"社校联动"开辟创新课堂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7

  你知道“木中象牙”是什么吗?你了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海派“黄杨木雕”在社会的发展状况吗?哪里能学到这项技能?……5月4日,园南中学300多名师生和家长志愿者带着这些问题走上街头,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和生存体验课。徐汇区长桥街道“社校联动”,为学生开辟了更多创新课堂。

  生存体验中传承传统文化

  走进长桥社区学校,感受剪纸艺术;在江南丝竹馆,体验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走入土山湾博物馆,寻找文化历史的印迹和建筑风貌的遗存……园南中学六年级(2)班小魏同学第一次尝试体验了剪纸艺术。“剪纸真的很神奇,几乎是想剪什么图案,在老师的手下都能够剪成型。”小魏说。

  园南中学地处上海植物园之南,两处仅隔一条马路。虽然小魏之前也去过很多次植物园,但今天才发现那里还有一座黄母祠纪念馆。“学校里有黄道婆手工棉纺织技艺传承活动,今天能走出校园,实地考察,了解了古代纺织技术,开拓了视野,拓展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小魏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8

学生在体验“三锭纺车”技艺。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有关传统文化的相关任务、接触体验传统文化之外,孩子们还面临现实生存考验。参与的全体六年级200多名学生,要求禁带食物、公交卡、多余的现金、地图、电子设备及任何带有价值的物品等,一日生活所需,只能靠智慧和能力解决。

  “家长放手,老师不评论,让孩子们尽情体验。”主办方说,活动中,孩子们更多地会面临陌生人的拒绝、不理解,对平时娇惯了的孩子是个巨大挑战。参加完活动的同学纷纷表示,活动对自己锻炼很大,之后还要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社校联动”打造新课堂

  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出台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来说,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社会是触摸传统文化的大课堂。作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长桥街道社校联动项目整合社区资源,设计弘扬传统文化的创新课程,开辟了学生学习的新课堂。

  去年,长桥街道启动了集职业教育、生命教育与实践体验于一体的“小脚丫走大社区”活动,这是该街道专门针对社区和学校服务的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对象为小学和初中学生,通过社校联动、体验式课程实践,将学校教育从校园引导至校外。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9

学生在接受防震减灾的生命教育课程。

  街道、社区是师生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又与学校有着密切联系。长桥街道有30多所中小学,如何将社区服务和学校实践有效结合?长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晓晔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社区蕴藏着青少年服务的重要资源,特色剪纸、黄杨木雕、江南丝竹等都是很好的学生体验学习项目。为纪念黄道婆传授纺织技术、造福乡里的功绩而建的黄母祠设在上海植物园,也是很好的社会实践点,让学生们更好了解中国古代纺织技术。

  自“小脚丫走大社区”活动启动以来,街道专门为走入校门的学生定制了特色职业的社校联动课程,在社区进行多种职业体验和生存大挑战等。

  走出校园体验式学习

  上个月,校园里辟出“半畦棉田”。园南中学占地21亩,这“半畦棉田”还有个好听的名字——晴耕园。这几天,同学们播种的棉籽已经出苗,移栽的幼苗也长高了不少。

  作为上海市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十佳传习基地,自2008年以来,学校开展“乌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织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活动。在“锦韵”纺车和土布纺织社团,学生们学习纺车织布,在“蓝韵”扎染坊,亲自动手尝试染印。小伙伴们都期待着:待到9月,棉花收割,下学年可以实现用自己播种采摘的棉花拉棉线,纺织成布,动手染印,并制作成“布艺书皮”来包新书。“半畦棉田”的主题实践活动,让黄道婆棉纺文化系列课程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生长有何不同影响?如何科学做好自然笔记?……这学期,学校还特邀上海植物园两位专家作为导师,今后,更多社团学生在导师指导下,以自然笔记的形式即时记录,见证从一颗棉籽到棉花收获的整个过程,在植物探究实验室进行跨学科学习,还结合人文、自然、艺术、科学等开展实践探索。

  “此次创新体验式课程以经验、经历为学习方式,受到学生欢迎。”园南中学校长史晓燕说,走出校园,以团队形式开展体验式学习,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身边传统文化的理解,特别在新中考背景下,增强跨学科学习和分析能力,让孩子们获得多元化综合能力成长。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0

孩子们感到,收获和锻炼很大。

编辑:彭丽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