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上海自贸区内外全球维修业再起蓬头

解放日报2018-04-08 10:54:48

  原标题:自贸区内外全球维修业再起蓬头——上海“全球维修”服务品牌,以更高姿态打响逆袭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图为捷普科技上海工厂一名工人在车间工作。2015年,该公司获得上海检验检疫局颁发的“入境再利用业务资质证书”后,打通了入境维修业务瓶颈,每年节省境外维修费用上百万美元,提升了竞争力,拓展了国内外市场。 (资料照片)

  一座城市,从承接代加工订单,到担当起全球维修重任,占据的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微笑曲线”高端。

  全球维修作为工业4.0时代的战略性产业,是检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进制造及其配套高端服务业的一项重要竞争力指标。在美国,维修和再制造业的年产值高达1000亿美元。发展全球维修,往往是一地制造业能级提升后的水到渠成,可实现制造企业从加工贸易向技术含量更高、利润更丰厚的服务贸易延伸。在这一领域,正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和“上海服务”品牌的上海,不愿也不会缺席。

  事实上,自2014年上海开始在自贸区内率先探索全球维修业监管并逐步向区外复制推广以来,迄今区内区外已有24家企业获入境维修/再制造业务资质,去年全球维修产值达4.96亿美元。但不必讳言,其中部分“前浪”已“倒在沙滩上”,尤其在2016年,出现一些维修企业黯然退出或转移的情况。

  然而阵痛之后现转机。去年下半年以来,自贸区内外全球维修业再起蓬头,其技术含量、制造能级均不容小觑。而来自政府部门的创新监管,则有着鼓励尖端、便利为要等更为明确的指向。上海“全球维修”服务品牌,这场绝非简单重复、而是以更高姿态示人的逆袭已经开启。

  坐头等舱去送维修备件

  去年初,以色列公司奥宝科技在自贸区内注册全球维修中心,并在几个月前拿到了上海检验检疫局颁发的入境维修/再制造业务资质。记者在该公司现场采访时,新的一批用以维修备件的测试和维修平台已从其总部运抵上海,奥宝科技亚太区物流总监曹峰在忙碌间隙派出一名速递员,任务是将一块笔记本大小的用以控制主机的MBC板,送至东京客户的工厂。由于最近的一班航班商务和经济舱已售罄,这名速递员将坐头等舱去,机场还有专车等候。之所以如此不惜代价,在于客户等不起——1小时前,由奥宝研发的设备突然“罢工”,必须迅速更换备件以恢复生产,生产线每停1分钟就损失数千元。

  24年前进入中国的奥宝,在科技界来头不小——几乎所有电子产品的生产都会使用奥宝研发的检测系统,多代“苹果”邀请奥宝共同研发,你所能想到的全球知名电子产品制造商,大多是奥宝的客户。

  奥宝在中国每年有近千万美元的维修订单,但在去年之前,出于知识产权保护等种种考虑,所有待维修部件全部送往海外,修完再运回中国,出口税和进口关税两项合计,平均被征27%,还不算运费和2个月往返的时间成本。由于客户至上,奥宝向部分在华和海外客户作出在一定时间内更换备件的承诺,这就迫使奥宝不得不备足备件。“但这又带来压仓风险,电子设备年年出新,旧的备件库存每年要报废百万美金。”曹峰说。

  政府开“一扇窗”助企业转型

  基于此,奥宝在去年作出重要决定:在上海自贸区内注册全球维修中心,一方面可豁免进出口税,另一方也可充分利用上海的口岸、设备和本土技术人才优势。

  上海检验检疫局检验监管处副处长方斌告诉记者,上海自2014年起开始在自贸区内先行先试全球维修产业监管制度创新,探索对自贸区内企业进口的维修用途机电产品,在企业资质评估与产品风险分析基础上,以年度核准制替代原有的批次化备案制;免除入境维修用旧机电产品海外装运前检验;以周期性的企业监管替代批次化的产品检验。这样一来,既满足了企业对修理物品快速通关的需求,又确保了对环保、质量安全风险的有效把控,企业维修周期提速70%以上。因此,当去年奥宝申请入境维修/再制造业务资质时,已经能享受到相当成熟的制度红利。

  然而企业不断冒出的新需求,仍在考验着政府部门的判断力。奥宝在自贸区内同时承接境内和境外客户订单,但从海关监管角度,必须分设2条生产线,物理隔开,以免物料混串。然而对企业而言,多一条生产线就是多出几千万美元的非必要支出,若政府毫无“通融”,极易打击企业积极性。基于奥宝在科技界的强大口碑和对上海高端制造的潜在贡献,上海海关经审慎评估,在确保奥宝的产品标签和可视化管理等能够达标的情况下,最终允许奥宝仅用一条生产线开展全球维修业,而且其获得入境维修/再制造业务资质的时间也比“前辈”缩短了一半。这让曹峰十分感慨,“政府部门正日渐练就一双慧眼,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为企业提供更精细化服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捷普也是政府慧眼之下的受益者。这家2002年注册于漕河泾的美国公司,是全球第三大电子制造服务商。近年来,捷普上海公司致力于向两头延伸,一方面主动前移为客户做产品研发,另一方面则心心念念要补齐售后服务短板。“如果不这么转型,就体现不出我们落户上海的优势。”公司运营负责人张岩说。机会出现在2015年。这一年,诺基亚决定将位于上海的工厂外包,并在亚洲区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这个工厂将生产手机基站产品,但挑战在于合作伙伴必须具备制造能力开发、制造、售后服务等完整产业链的能力。这场亚洲范围内强手如林的争夺战中,捷普上海凭着自身过硬实力和入境维修/再制造业务资质这一筹码最终胜出,得到诺基亚2亿美元产值的大业务。张岩告诉记者,其实捷普的部分入境维修产品涉及我国贸易限制措施,为保险起见,政府完全可一拒了之。“但当了解到我们的维修成品全数出口,并不会流入国内市场后,上海检验检疫局联合市商务委共同评审,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最终授出相关资质,并通过多部门制度性文件进行固化和联合推进。政府部门开出‘一扇窗’,帮助企业实现转型,这也坚定了企业继续留在上海发展的决心。”

  摆脱对量的追逐更重质的提升

  不可否认,首批获颁资质开展全球维修的企业已历经浮沉,如台湾HTC,因跟不上智能手机发展形势,其销售暴跌并牵连维修,现已退出自贸区。也有企业不堪运营负担而将维修业务转移至更具成本优势的境外。

  但不难看出,这些企业多集中在LED灯、手机、平板电脑主板等整机价格较低、维修技术门槛较低的领域。在方斌看来,这样的离去不足惜,“全球维修如果仅仅是敲敲榔头或焊几个二极管,这样的小修小补,对上海没有意义。上海需要的是更高端的制造业和与其相配套的服务业,也唯有这样,上海的服务优势才能显现出来”。

  种种迹象表明,上海全球维修业已摆脱对量的追逐,而更注重质的提升。GE通用电气的火车头机车零部件,曾经百分百在美国维修。去年,上海检验检疫局及时量身定制便利化检验监管方案和电子化信息溯源等举措,促使GE 最终拒绝了新加坡的“诱惑”,将包括全球维修在内的GE亚太物流运营分拨中心落户上海。

  这两天,曹峰正忙着为色列总部专家来沪培训上海工程师作准备,他告诉记者,目前奥宝所招募的维修工程师多是从在沪世界500强企业中挖来,“除了高薪诱惑,这些工程师们也看中了‘偷师’奥宝技术的机会”。据透露,预计到2019年,奥宝在自贸区内的全球维修中心将有40%的订单来自日、韩、新加坡等亚太国家和地区。

  而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上海贝尔维修中心,作为自贸区内首批试点维修业务的企业之一,已经历时间考验,现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超过10个国家提供产品维修服务的维修分拨中心。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