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静安首批14名家长轮流进校“上班”

解放日报2018-03-28 10:29:41

  原标题:静安区大宁国际学校创设工作坊,探索新型家校共育 首批14名家长轮流进校“上班”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拾趣未来”自主拓展课程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家长。 (资料)

  每天8时至16时,静安区大宁国际学校首批14名校内工作坊的家长,按“考勤表”轮流到学校“上班”。今后,这所学校将有更多家长直面一线的教学和管理。

  这所位于市北高新园区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办学第一年,全校初中部只收到8名学生,小学新生也仅55名。一所开办未到3年的新学校“开门办学”,零距离呈现在家长面前,会不会太大胆?让家长进校园“上班”,老师是否感觉被“盯梢”?在校长杨扬看来,让家长成为学校的“督导”,开门办校、家校共育,实现共同办学,对孩子成长更有利。

  每天有家长进校巡视督导

  27日是一年级学生家长刘艳雯第一次在家长工作坊轮值。从早上起,她巡视了升旗仪式、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和学生午餐。根据家长工作坊的规章制度,填写了轮岗工作表,上了一天“班”的刘艳雯松了口气:“今天总体情况正常。”

  学校为家长专门辟出一间办公室。这间名为“悦伴”的家长工作坊墙壁上,张贴了当日参加轮值的家长名字、工作时间和联系方法。一年之中除去寒暑假,每天从8时到16时,逢周二、周五略早结束,家长工作坊的工作时间大约一天6至7小时。

  身为公证员的学校家委会主任张芸说,家长进校园“上班”,不是“盯梢”,更不是“挑刺”,而是从家长的角度,为校园管理提出建议,成为连接家校的纽带。在家长工作坊,家长协助老师全天工作,参与一日巡视,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反馈校方。

  小学生的营养午餐,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对食堂“督导”后,有家长提出,午餐品种单调了点。学校收到家长工作坊的建议后,这学期营养午餐的品种更丰富了;还有家长发现,小学生平时爱吃虾,但在学校里孩子不愿意自己动手剥虾,为了先确保营养,这学期菜单里的油爆虾变成了虾仁,让孩子们易吃、爱吃。

  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不能仅仅停留在网络或微信家长群。目前,学校校级家委会成员有60人,家长实行轮值、驻守,每学期平均每人大约1次半,不会对本职工作造成影响。

  家长“盯梢”对老师更是挑战

  每天都有家长在校园里“盯梢”,会让老师教学感到不自在吗?学生发展处老师陈淼说,对老师而言,这更多是一种挑战。“我们希望这些‘盯梢’的家长不只是固定的一批人,而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能有更多家长有时间到家长工作坊坐坐,来学校看看。”只要来过的家长,都会由衷感受到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辛苦。

  杨扬回忆,当年,面对一所新学校,家长们都生怕孩子一脚踏进,误了终身。如今,孩子已升入三年级的花文博妈妈不仅热心参与家长工作坊的轮值,还主动向社区其他入学适龄儿童的家长宣传家门口的好学校。“孩子虽然顽皮,但性格阳光。短短3年不到,‘小白鼠’变成了‘小白龙’!”花文博妈妈说。

  在基础特色课程之外,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拾趣未来”自主拓展课程,包括书法、烘焙、彩泥、棒球、排球、篮球、茶艺等,让每个孩子在体验享受课程的过程中,学会在未来拥有幸福的能力。

  家长工作坊是学校教育延伸至家庭的一种途径。在这个家校沟通平台上,让家长亲近并信任学校,增进亲子关系融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杨扬说,我们不怕家长,还要用好家长,这也是成立家长工作坊的初衷之一。通过工作坊,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中,给学校更规范、严谨的办学带来帮助。

  自上学期起,家委会里的家长根据职业特性和专业背景,为孩子们送来了心理学、金融等课程。“家长进课堂”“职业体验”等活动,引导孩子了解职业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和提升规划。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