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诗词之花”唤醒孩子的汉语审美

文汇报2018-03-12 10:42:33

  原标题:上海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编撰的诗词教材,不仅登上央视“经典咏流传”,而且改变了千里之外乌蒙山区孩子的学习——“诗词之花”唤醒孩子的汉语审美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丁慈矿给孩子们上课。(资料照片)

  今年春节期间,支教教师梁俊抱着吉他,带着来自云贵高原苗寨的孩子们,登上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将一首澄澈动人的清代小诗《苔》唱红了全国。但,很少有人知道,大山深处盛开的“诗词之花”虽由梁俊栽下,但播下种子的人中,却有一位来自上海的小学语文教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丁慈矿。

  趣味是诗词的第一种味道

  黑板上张贴一张中国地图,左手端一杯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丁慈矿的诗词课开始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丁慈矿一边念诵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边在地图上圈出“苏州”的方位。沿着“长江”前行,路过“扬州”,就有“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船过“镇江”,便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行至“重庆”,则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丁老师课上纵情山河、驰骋古今,足足用了一周的晨会课时间,课程名为“唐诗与长江”。

  从教20年,丁慈矿的诗词教学自成一派,他不愿把诗词当作课文教,也不依赖指定教材,只因这本是“轻松如意之事”。在他看来,读诗、学诗是为了知道何为“雅言”,但孩子们最初接触诗词,应该先品尝到一种趣味性和亲近感。因此,浅显而富有兴味的“打油诗”“趣味诗”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譬如,清代文学家郑燮所写的《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文字再简单不过,可是谁又能否认它的别致呢?

  如今,“在玩中学”已经成为师生间的默契。在丁慈矿带教的班级,学生分为“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每周,大家会利用一节晨会课分享一首诗词;有时候,“两派”还会摆开一场擂台赛。没有刻意的背诵和默写,只有情趣的引领和感悟。“到了五年级,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背出200多首古诗。”丁慈矿说。

  对课是一条通往古典的道路

  情趣之外,孩子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诗词知识。“如果不懂声韵、平仄、对仗,我们也无法涵咏文字的美好。”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丁慈矿发现,古时候私塾中的必修课之一———对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对子”,是一条通往古典的道路。它充分展现了汉字、汉语的特点,并将最深奥、丰富的文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

  眼下,“每日一对”“每周一联”“晨读对韵”是丁慈矿上对课的三种主要方式。

  丁慈矿提到,他曾经给学生出过一副上联:“采菊东篱下”,很快有人抢答“偷桃西墙上”,引得哄堂大笑。后来一个孩子想到“种桃南山中”,恰恰暗合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再游玄都观》中“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一句。接下来,还有孩子答“剪烛西窗前”“插花南窗前”。在丁慈矿看来,对对子没有标准答案,就是“好玩”,而这种由“好玩”引发的兴趣,正是孩子们跨入古典文学大门最关键的“钥匙”。教师要做的,就是不吝夸奖,鼓励孩子们勇敢发表意见。

  “每周一联”的内容则是镌刻于全国各地风景名胜的楹联,比如岳阳楼楹联、黄鹤楼楹联等。丁慈矿表示,中国的楹联是物质和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为了上好这门课,2000年至今,他已搜罗了300多本对联书籍。“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有一副‘海内第一长联’,上下联共180字,我的学生到了五年级几乎都能背。你想一下,站在大观楼下,面对人头攒动的游客,你说这个我会背,而且当众背出来,那多厉害啊!”丁慈矿感慨,“这种属于中国传统文人的意气风发和对汉字汉语由衷的自豪感,对孩子们来说太重要了。爱祖国终归要从爱自己的母语开始吧。”

  2005年,丁慈矿编撰的《小学对课》正式出版,至今这一教材仍活跃在全国多所小学的课堂,而这本教材后来被梁俊带去了乌蒙山腹地,滋养了一群山区孩子的心灵。

  教诗词的不二法门:“来,跟我一起读”

  “教诗词,老师不需要全会,学生也不需要全懂。”这是丁慈矿一以贯之的观点,因为他认为,老师教孩子们诗词,不是为了让他们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涵养性灵、获得情趣。“在最美好的年龄,一定要把经典沉淀在自己的生命里。”

  丁慈矿说,他小时候在姐姐买的一本诗词书中第一次读到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一直到很多年以后去了青海,看到雪山上的长云,他才真正明白“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义。“教诗词,不能把所有的东西讲透,因为诗词的悠远深意需要生命的经历去验证。当你在某一年、某一天,看到某一朵花开,或者穿过某一阵风时,想起某一首诗,那种感受才是最真实、最好的。”

  “我们的汉语本身很有魅力,不但富有游戏精神,也蕴藏审美情操。这都是亟需小学语文教师传递的东西。”然而丁慈矿指出,在现在诗词教学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忽视语言文字之美,包括汉字声、韵、调本身之美及字的排列组合后对仗、意蕴之美。在他看来,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以对中文的全部的热情,点燃孩子对中文的爱,唤醒审美。而教学诗词的不二法门却很简单,那就是要对孩子们说:“来,跟我一起读!”“能唱出来的话,那就更好了……”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