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一位“老铁路”眼中的春运变化

解放日报2018-02-28 09:30:45

  原标题:上海客运段列车员曹忠敏33年春节跑临客,今年9月将退休仍牵挂车厢 一位“老铁路”眼中的春运变化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今年春运期间,曹忠敏在为旅客服务。(资料)

  拿着扫把穿梭于各车厢,将垃圾、杂物扫净,又去盥洗区清理,遇面盆堵塞,老曹就直接拿手掏堵塞物。老曹全名曹忠敏,59岁,是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一名列车员,7个月后将退休,今年是他最后一年跑春运。

  在铁路系统工作近40年,跑春运临客33年,老曹从未想过换工作,他的妻子也从未指望他春节能与家人共度。见证车厢内外的巨变,固守着列车上跨年的习惯,在这位“老铁路”眼里,春运的变化实实在在。

  曾脚踹助旅客爬窗上车

  曹忠敏曾在湖南、海南当兵,1981年进铁路系统前,他对火车有两次深刻印象。一次是幼时去浙江走亲戚,坐的是棚车,那种由大铁皮包裹的简易车厢,旅客席地而坐;另一次是1978年应征入伍分配至湖南永州,乘绿皮车从上海出发,坐硬座一天一夜,下车时腿都肿了。

  曹忠敏从铁路基层单位进入列车段,缘自他的增援。“每年春运,各客运段都缺人跑临客,我就报名了。”还记得1985年第一回跑春运,上海到广州,当时挺激动,可见到车站“黑压压一大片”,且不断有人钻车窗的场景,曹忠敏顿时傻眼了。他借着脚力,把旅客踹上车,对方连说“谢谢”;他好心开门让旅客挤上车,却尴尬到自己上不了车;他手握着仅有的几个宿营车卧铺名额,却要面对数十倍的补票人;一个厕所里站8个人,他犯愁如何不耽误别人内急;一路上他还要忙着烧煤供暖,单程跑下来,衣领已发黑……

  “那个年代,只要能上车,旅客就心满意足。”老曹记得2002年春运上海到太原的绿皮临客上,旅客与行李将车厢塞得满满当当,压根儿见不到地面,但列车员的查票依然得到支持。曹忠敏和另外3名列车员,搭着占满过道的无座乘客的肩膀,或在他们膝盖上借力,一路“走过”6节硬座车厢,耗时长达6小时。非春运时,1人查票2小时就能搞定。

  练就一套联网补票绝活

  2004年,因多年增援春运表现优异,曹忠敏正式进入列车段,开始固定跑车。彼时,绿皮车已换成有空调的红皮车,即新空快速。曹忠敏起初跑K11/13上海至汉口往返,近年来开始跑Z257/258上海至重庆北往返,装备、车况越来越好。

  列车逐年减负。原先无论往返,都人山人海,“感觉人怎么也装不完”,超员率常达100%。如今,客流因高铁、动车大量分流,即便春运时,超员率最多30%。旅客行李变少。满目蛇皮袋、用被单扎起的包裹以及脚桶、热水瓶等,渐渐被轻便拉杆箱所替代。时程一再缩短。当年曹忠敏从上海到永州,硬座得一天一夜,如今同样里程,高铁7小时15分即达。支付愈发便捷。过去,回乡的人们把一年的打工钱绑在身上,曹忠敏帮旅客补票时,要费时费力数一大叠10元钱。现在,有了移动支付,一切都方便了。

  跟随这些变化,老曹的服务“法宝”亦不断更迭。绿皮车时代,他锅炉铲子不离手;红皮车早期,水壶不离手;而今,每节车厢都有24小时电茶炉供水,水壶送水取消了,老曹又开始扫把不离手,因为“车况越来越好,车厢里一有垃圾,自己都看不过去”。

  有一次在K11列车上,一位怀孕7个月的妇女在服务台等了4个多小时,就为补一张卧铺票。老曹很同情她却爱莫能助,只有安排她先在餐车就座。受此触动,他钻研起席位潜力,发现旅客下车后有不少空余席位并未再次售出。为提高席位复用率,年过半百的曹忠敏不断钻研,摸索出一套联网补票绝活。“这当中最讲究时间段,沿途信号时好时坏,从宜昌东到重庆北的6个小时全是山洞,只能停站时抢。另外必须打提前量,譬如鹰潭上车的卧铺票,在上海始发时就得先下手为强。”没有上级的考核要求,这种自选动作全凭他一腔热情。在老曹所跑的Z257列车上,他最多一次一路抢了30多张卧铺票,全部预留给老幼病残。说起这些,性格内向的他两眼放光,“乘客发自内心的一声感激,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33年春运跑下来,老曹从未请过一次假,只有2个除夕与家人团圆。不过在今年9月退休前,老曹还牵挂着两件事,一是当好徒弟的入党介绍人;二要抓紧把绝活传授给班组里的年轻列车员,将联网补票进行到底。

  一想到2019年春节终于能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了,他说不清是欣慰还是落寞。他已经跟上海客运段的领导表态,“既然跟春运结缘,明年若人手不够,我愿随时替补”。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