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化身“玄奘” 六小龄童重走取经路

解放网2018-01-15 10:46:34

  原标题:“孙悟空”化身“玄奘”,六小龄童重走西行取经路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1月12日晚上7点20分,一身红衣的六小龄童准时出现在上海图书馆二楼报告厅的观众席,与大家一起观看纪录片《一带一路 重走玄奘路》。这次,昔日的“美猴王”,披上了师父的红色袈裟,化身“玄奘”,沿着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西行之路寻访“玄奘精神”,传播“西游文化”,“从徒弟到师父,从猴王精神到玄奘精神,实则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用一生做成一件事。”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9

  当孙悟空重走玄奘路

  唐朝年间,高僧玄奘历时17年,途径138个国家,一路上遭遇千难万阻,终于抵达印度,取得真经,返回大唐。千年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以玄奘为原型,结合《大唐西域记》,创作了流芳千古的小说《西游记》。又过了数百年,这部小说被搬上荧幕,以电视剧的形式重新呈现。

  在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出生“猴王世家”的六小龄童饰演孙悟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从那时起,他就与西游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0

  这些年,六小龄童追寻着孙悟空的足迹,收藏了许多与孙悟空及西游文化相关的藏品;也追寻着小说家吴承恩的足迹,在2007年由阚卫平执导的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中,饰演“吴承恩”一角。终于,是时候去了解高僧玄奘的取经路了。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

  一个有趣的巧合是,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前后拍摄了17年,玄奘取经路也走了17年。而六小龄童则用了17年的时间,将自己演成了孙悟空。在纪录片《一带一路 重走玄奘路》中,他却化身为玄奘,自演、自导。“之前演徒弟,现在演师父,我有一定把握,但不确定。”为此,六小龄童除了自己潜心研究、琢磨,还请教了不少佛教方面的专家,甚至,对玄奘的形象也做了一定的改动,“大家都认为,玄奘是没有胡子的。但在纪录片中,我饰演的玄奘从青年、中年到老年,都有胡子,由黑转白的胡子。”这个形象最终得到了认可。

  已完成的第一季里,六小龄童走到了玄奘的故乡洛阳偃师、玄奘出关的瓜州、玄奘主持修建的大雁塔,并且到访法门寺,为玄奘家族后人寻访《瑜伽十七地论》。“师父,你在哪里,老孙来也!”初到瓜州,六小龄童脱口而出的是这句感叹,“完全是即兴的,下意识的。”在他看来,玄奘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大使,对于印度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而最吸引他的“玄奘精神”,就是“不取真经,誓不东归一步”的坚持。

  孙悟空不会老

  纪录片中的“取经路”没有所谓的起点或终点。在六小龄童的计划中,“纪录片要拍得很长很长。”农历年过后,“孙悟空”六小龄童、“唐僧”汪粤、“猪八戒”马德华、“沙僧”刘大刚将共赴印度,完成多年来的愿望。在电视剧《西游记》拍摄时,由于种种原因,西天取经的外景是在泰国拍摄的,师徒四人一直没机会在印度相聚,这个心愿将在纪录片中实现。

  除了寻访真实的玄奘取经路外,六小龄童还希望记录更多与西游文化相关的内容。比如,江苏淮安是吴承恩的出生地,没有吴承恩,西游故事不会那么广为人知,但如果没有玄奘作为先行者,故事也很难丰满起来。他希望在那里,让“吴承恩与玄奘对话”,“吴承恩笔下的唐僧与孙悟空加起来,或许就是真正的玄奘。”在书写过程中,吴承恩保留了玄奘西行的部分真实经历,又加以艺术化的想象,六小龄童也希望在历史叙事与艺术叙事间进行对比,“看看玄奘曾路过的火焰山,与《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有什么不同。”

  前年,六小龄童出版了首部自传《行者》。与玄奘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一样,六小龄童一生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传承猴戏艺术,传播西游文化。在他看来,猴戏不姓“章”,“《西游记》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目前,中美合拍的电影《敢问路在何方》正在紧张筹备中,将结合东方艺术与西方科技,在2019年与观众见面。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2

  来上图参加纪录片点映礼前,六小龄童白天一连跑了三个学校,边讲边演,乐此不疲地讲述他最钟爱的西游文化。观众们会发现,不论何时,台上的六小龄童,永远都戴着红色的帽子,穿一件艳得瞩目的红色上衣。“在京剧脸谱中,红色是正义、忠勇的象征,孙悟空的脸谱就是红色。”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孙悟空不能老。六小龄童说:“我的观众都是孩子们,孩子们看到我头上有一根白发,就要落泪。”所以,他始终着一身红衣,永远是活蹦乱跳的、年轻的模样,“孙悟空不会老。当一个不会老的演员,我何其有幸!”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3

  在纪录片中,六小龄童就穿着这身红色的衣裳,沿着千百年前玄奘的脚印,一步一步向前。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