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芬式课堂秘密:上课不是一直坐着

解放日报2018-01-10 09:05:07

  原标题:芬兰教育专家第一次面向中国小学生实景授课,带来针对孩子个性的“现象教学”芬式课堂秘密:上课不是一直坐着

  前天,天山第一小学40名三年级小学生上了一天的英语课,这也是来自芬兰的两位资深教育专家马蒂娜和苏明娜第一次面向中国小学生实景授课。全国各地160多位小学校长和中小学老师零距离接触芬兰的开放课堂。芬兰的小学课堂有何秘密?上海小学生遇到芬兰老师,又会出现怎样的碰撞?

  围绕“动物”在玩中学

  “很享受这样的课堂,因为和中国老师上的课不一样——课堂很活跃,不是一直坐在位子上。”天一小学三年级4班学生曹仲欢将长达4小时的芬兰开放课堂总结为“完美的课堂”。在他看来,“完美的课堂”气氛活跃,小伙伴们都喜欢。

  芬兰开放课堂的主题是“动物”,融合了英语、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40位小伙伴被分到4个不同的区域——拼图、七巧板、动物计算和数的游戏。拼图组的孩子们通过扔骰子,识别数字,再来到标有相应数字的材料桶里,找到拼图块,一起拼成一只动物。拼图上有松鼠、海鸥等各种动物,辅以简单的数学题。

  音乐主题活动上,芬兰老师带来了3种乐器——三角铁、沙球和小棍子,每人轮流体验不同的乐器,老师带着大家学唱描写动物的英语歌曲。哪怕课间休息,也是一起玩老师亲自设计的动物游戏。大家领取不同的动物卡片,根据各种动物形象,比对并调换位置。

  手工活动上,小伙伴选择了喜欢的动物形象,在图纸上贴上柔软的彩色纸,制作成立体小动物。每个人制作的动物造型各具特色。学生代月牙做了一只立体的刺猬,她说:“这是一节好玩的课,有活动,有互动,在快乐的气氛中有所收获。”

  整堂课上,芬兰老师不断给予学生正面评价。结束课程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不想下课。

  主动性和沟通能力比成绩重要

  “上课中,老师要尽量说得少些,鼓励学生多做些,以支持创造型课程的讨论。”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附属专家机构首席专家马蒂娜说。

  芬兰教育被公认为全世界最优质的教育之一,最新实施的课程大纲推动学校开展“基于现象的教学”。这种“现象教学”在芬兰的小学、初中普遍推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考虑到小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差别,这堂芬兰当地2年级小学生的课程,“移植”到了上海3年级。虽是第一次和中国学生接触,但马蒂娜认为中国的孩子们都很适应个性化学习。

  在芬兰,小学教师都是“全科老师”——由一位老师完成小学生各学科的授课,课程也全部由老师自己设计。直到初中,才进行分学科授课。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每个学生的考卷也不一样,完全针对学生个人,判断其是否已真正学会。

  “课堂上更多考察的不是成绩,而是成绩以外的因素,比如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活动。老师更关注学生的情绪、社交、互动技能等。如果学生不愿意主动去交流、做游戏、结交朋友,这时老师就要进行干预了。这比成绩更重要。”马蒂娜强调。

  让每个孩子平等参与到活动中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老师董龙龙零距离接触开放课堂后,认为芬兰老师上课中师生关系融洽,“全能老师”多才多艺,孩子学习快乐自由。“自己平时心里老想着孩子学会没有,总感到紧张。希望自己能向芬兰老师学习,营造温馨的师生关系。”

  天一小学数学老师张毓弘曾两次赴英参加中英数学交流项目,零距离走进芬兰课堂后,她感到,课堂上,芬兰老师更多的角色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也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孩子的平等。“在动物的主题活动中,芬兰老师不仅融入了不同的学科,而且在唱唱、动动中,鼓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达到了‘轻松学习、没有压力’的状态。哪怕有的孩子并不喜欢音乐,或者没有音乐特长,也能很投入地参与其中,不游离于课堂之外。这种主题式的教育很有优势。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但又时时在评价,让学科知识融入其中,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张毓弘和许多接触了芬兰老师课程的青年教师都表示:收获很大。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