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上海打造融合科创与文创的园区平台

文汇报2017-12-25 09:49:20

  原标题:借着“文创50条”发布的强劲东风,上海科房正积极谋划新的孵化计划——打造融合科创与文创的园区平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上海科房将破旧的上海辛克实验老厂房改造为半岛湾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不仅为企业提供物理空间,还为其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袁婧摄

  “小顾聊绘画”“日食记”“半层书店”“彼此的茶”“天真蓝”……这些看上去不沾边的词句,其实指向了不同的文化创意企业,如今它们还有了共同的容身之所———创意空间。提供这个能够激发灵感的“空间”的,是一家曾经的房地产企业、现在已转型为创意空间服务商的上海科房投资有限公司。

  将拥有140年历史的淞沪铁路火车站旧址改建为大柏树集装箱创客走廊;将破旧的上海辛克实验老厂房改造为半岛湾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上海科房已在全市建立了16个园区,服务1500多家企业,拥有园区产业孵化器共20个,在孵项目达300多个。

  上海“文创50条”刚刚发布,上海科房就有了新的孵化计划———结合各园区特点,在相应的重点领域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打造融合科创与文创的园区平台,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发展作出贡献。

  老车站变身“网红”创客聚集地

  一台1988年生产的老式蒸汽机车及列车车厢被运回江湾镇站原址,按照当年车站原貌重新仿造了站台。改建过程中,复建方重新刷上红黑相间的漆色,修旧如旧,还原蒸汽机车复古格调。几座因施工而“挪窝”的铜制雕像也已回归,举信号旗的、扳道岔的,仿佛正在行使指挥列车的使命。候车厅上方竖起的“江湾站”站牌,伴着头顶轨道交通3号线列车驶过的隆隆声,让人恍若穿越到当年淞沪铁路江湾站忙碌的场景之中。

  去年,上海科房对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进行改建升级,使其变身为大柏树集装箱创客走廊,使用集装箱激活闲置高架空间,引进多家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型创客企业,使这一创客走廊成为虹口区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地。

  负责遗址纪念地建设和运营的上海科房总经理助理宋宇峰说:“创客走廊特意引进一些和铁路有关的互动体验型创客,市民来到这里参观,不仅能看到历史,还能体会到科技的发展。在历史与现代科技的穿梭中,人们不但能了解中国铁路的百年发展史,也能对创新发展对于中国的意义产生思索。”

  在历史遗迹上生长出来的创业园区,自然也有些与众不同之处———老车站变身而来的集装箱创客走廊已引进多家众创空间,国内著名众创空间“蜂巢孵化器”、火车模型展示体验中心、以铁路文化为主题的旅行书吧、“日食记”等多个“网红”创客都已入驻。创客张子骅在这里开着一家名为“彼此的茶”的创客火车店:开放式的煮茶方式,车厢内播放着与火车相关的电影……张子骅说,园区吸引了许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来此创业,他们互相之间经常跨界合作,让运营模式变得更加多元。

  园区服务不仅仅是提供空间

  资金是不少企业遇到的难题。半岛湾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的中版翻译有限公司在小语种翻译方面有着自身优势,曾是2010世博会笔译口译项目赞助商,如今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翻译服务。今年,他们有了开发互联网新业态的想法,让更多客户利用手机客户端便捷地参与国际交流,但苦于没有资金支持,这一项目推进缓慢。

  园区负责人施雯雯得知这一消息,第一时间通知园区服务部帮助查询相关政策支撑,在对应的文化基金中找到了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但申请难度和过程比想象中要大得多———项目需要通过园区、区级、市级三层考核。

  “专注翻译事业的中版对如何做好项目介绍并不在行,跳不出翻译的条条框框,很难第一时间吸引到评审人员。”在园区进行初评时,园区服务部负责人陆琳就感觉到了企业的困难。依托园区系统化增值服务及专业化服务团队对中版项目进行重新提炼,提供专业辅导和精细剖析,形成最后的报告。令中版欣喜的是,他们的项目最终在全市1800多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00多万元扶持资金,目前其软件开发已经起步。

  施雯雯说:“我们要做的服务不仅仅是提供物理空间,更要为企业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半岛湾内设有一个名叫“艺科湾”的交流场地,并且经常组织各类活动,就是为了让园区内的科技类、文化类企业能够有更多灵感碰撞的机会。

  借着上海“文创50条”发布的东风,上海科房也在研究如何融合科创和文创,推动文创园区转型升级。宋宇峰介绍,不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3D打印、AR/VR公司已经在智慧湾科创园对接,园区将积极调动各方面资源,着重将科技元素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充分体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功能性,进一步提升园区的经济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孵化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