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滨江夜景:照明成为城市的特殊“语言”

东方网2017-12-21 10:14:35

  原标题:专家谈45公里滨江岸线夜景:让照明成为一座城市的特殊“语言”

  外滩的夜景灯光是上海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今年年底贯通的45公里滨江岸线夜景又将为申城景观灯光设计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景观管理处获悉,目前“黄浦江两岸景观照明设计方案”已基本确定,届时将向市民呈现一场文化与视觉的双重盛宴。

  市民对未来滨江夜景充满期待

  “黄浦江滨江贯通是我今年最期待的一件事。”家住龙华地区的市民周女士告诉东方网记者,每天晚上自己都会在徐汇滨江的健身步道上走个20分钟。未来贯通后,周女士打算留出更多的步行健身时间,“与其在健身房枯燥地跑步,不如滨江旁走一走,慢慢欣赏和感受这座城市的美”。

  和周女士一样,不少市民采访中都表达了对滨江贯通的期待。市民孙先生还特别提到,尤为期待贯通后的滨江夜景。“提到上海,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外滩,尤其是夜幕下的外滩。我想,在滨江贯通后,不仅仅是外滩,整个黄浦江沿线都将成为世界的焦点。”

  对此,市绿化市容局景观管理处负责人丁勤华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为配合滨江岸线贯通,浦江夜景将从目前的外滩地区延伸至整个45公里岸线,同时夜景灯光品质也将提升。“至‘十三五’末,力求让浦江夜景焕发新的面貌,建成具有上海特征、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城市滨江夜景。”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东方网记者了解到,伴随着市民对滨江夜景的期待,相关部门已在今年年初向全球征集“黄浦江两岸景观照明设计方案”。据悉,目前“黄浦江两岸景观照明设计方案”已基本确定,届时将向社会公布。

  城市景观创意美须符合社会价值

  如今,市民对于灯光的要求不再是刚需的照明功能,而是希望美轮美奂的灯光为生活的城市增添亮丽色彩。那么,滨江灯光的设计如何体现这份“美”?

  “‘美’在社会公共空间中是有标准的,来自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我认为,内在的美是’健康的大众情感’,外在的则是’美学的科学原理’。’健康的大众情感’是社会大众对’真、善、美’的追求。’美学的科学原理’是大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以及社会发展进程中,对‘真、善、美’的健康情感的归纳和总结,比如艺术色彩学、艺术心理学、艺术造型构图学等学科内容。”上海创意产业协会文化创意景观专业委员会主任吴振伟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最美城市景观需要文化创意,而健康的大众情感则是文化创意的基石,符合这一基石的文化创意才能打造出城市空间中最美的景观,传播健康的审美情感,引领、带动人们的美好生活。

  采访中,吴振伟还特别指出,拥有社会价值的文化创意是社会公共空间、城市景观打造的核心。“城市景观不应该是艺术家宣泄个人情感的作品,而是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先进的文化价值、生态科技价值以及社会经济价值。如此,文化创意才通过个体的创新创造融入进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之中,使其社会价值得到最大实现。”

  照明应成为一座城市的特殊“语言”

  除了设计美,不少业内专家还聚焦于城市灯光的可持续问题。中国照明学会副秘书长荣浩磊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照明不甚理想,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整个城市照明没有画面感和层次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二是由于表现手段较为单一,大量建筑物都采用雷同的照明方式,不具美学效果。三是照明语言没有成为一个城市特殊的城市语言,不能展现城市的独有风格。

  “正因如此,国内很多城市到了夜晚变得千城一面,无外乎霓虹闪耀、流光溢彩,但全然没有夜间的独特景观,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光污染。”荣浩磊表示,在做照明设计时,应深刻挖掘城市个性和文化特色,使照明设计做得更加有归属感和独特性。谈到黄浦江滨江景观灯光设计时,荣浩磊认为应围绕自然、历史、文化三个关键词去设计,让滨江景观真正体现上海的文化精髓所在。

  据悉,市绿化市容局日前发布《上海市景观照明总体规划》,对城市照明亮度以及冷暖色调等作出明确要求。在亮度方面,上海分为核心区域、重要区域、发展区域、一般区域、禁设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对应的亮度上限。比如外滩和小陆家嘴地区为核心区域,亮度上限值为20坎德拉/平方米至35坎德拉/平方米。此外,冷暖色调方面,外滩、苏州河两岸、豫园地区、新天地地区、南外滩发展区域等区域,将以稳重、温暖的中低色温(1900开尔文至3300开尔文)为主。丁勤华表示,未来滨江景观灯光也将严格按照《规划》打造,为市民带来充满文化美、绿色美的滨江夜景。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