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三位物理诺奖得主在沪讲述引力波发现秘闻

新民晚报2017-12-18 09:13:56

  原标题:三位物理诺奖获得者今天在沪讲述引力波发现秘闻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新民晚报慕梁 摄

  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雷纳·韦斯、基普·索恩和巴里•巴里什今天齐聚上海,在第二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暨第三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上发表联合报告《LIGO与引力波的发现》,揭秘了引力波发现的“台前幕后”。

  巴里·巴里什首先展示了两张引力波探测器LIGO的真实设备照片,一个位于美国西海岸华盛顿州的沙漠里,另一个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泽里。“两者所处的地理位置迥异,但它们捕获到引力波的时候,反应是一模一样的。”他说,“我们所探测到的频率的宽度,也就是频带,差不多是在10或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频振动的赫兹数要高得多,我们耳朵可能听不到。在最低的频带,噪声主要来自于地表本身的振动,这个衰减非常快。2015年9月,我们终于收到了一个信号。起初是路易斯安那州的设备捕捉到了这个信号,很快,华盛顿州的设备也捕捉到了这个信号,而且,这两个信号是极其相似的,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基普·索恩回忆说,早在1972年,他和团队的同事就开始研究引力波和电磁波的区别,坚信只有先把它们区分清楚了,才可以讨论引力波。首先,电磁波是通过电磁感应进行传递,而引力波是通过你所处的时空本身的震荡来加以传播。还有一个最大区别,电磁波是非常容易被吸收的,或者容易被散射的,但引力波本身基本不会被吸收,它们遇到任何质量的物体,都会熟视无睹,并且加以穿透。那么,当现在科学家把黑洞的运动轨迹展现出来后,从上面进行观察,会看到些什么情况呢?基普·索恩说:“你会看到两个像漏洞状的物体,即两个重质量的物体,在时空当中构成了扭曲和塌陷,或者说实现了内凹。这个内凹在之前人们是没办法看到的,也是违背我们经典物理学原理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维度看到两个黑洞是怎么进行运动的。两个黑洞在互相内旋过程当中形成巨大漩涡,同时两者合二为一形成巨浪,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实质上就是把时空进行扯裂,形成一个新的时空。它们在合并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引力波。它就是带着这么大的能量,在1.3亿光年以外向地球进行传播。”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雷纳·韦斯说:“我一直在思考,下一代,也就是第三代引力波探测器建设与第二代不同的是,这个领域的研究,应该从天文学视野,进一步扩展到宇宙学。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演进,我们应该追索宇宙起源时可以作为观察点的那些黑洞,探寻它们是如何起源、演进的。目前,对第三代探测器的考量,欧洲正酝酿在地下铺设拥有10公里长探测臂的全新大科学装置,而美国的考量是在地上铺设40公里长探测臂的大科学装置。最近,又有人提出,能否做一个8公里长探测臂的探测装置。”

  据巴里·巴里什说,他们会把现在探测到的信号作为标准信号,与未来的信号进行比对。“这个夏天,法国和意大利合作在意大利建立了一个新的设备,现在波兰也加入了进来。这个设备在10月份就已经投入使用,而且它的精度跟我们LIGO也比较相似,非常幸运的是,自然界对这一套设备也及时地做出了回应。在未来还会有一些新的探测仪投入使用,最重要的一个是在日本,另外一个在印度,这能让我们形成全球的观测网络。有了更多的设备投入使用之后,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对整个天文事件发生的地点进行定位。”他说。

  在谈及对中国的科研创新有何建议时,雷纳希望中国能一起参与到世界引力波的突破性研究中。他说,要做就做最好的,不要与更具科学潜力的大科学装置擦肩而过。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