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上海:洋山四期的自动化全靠“中国芯”

新民晚报2017-12-13 09:09:31

  原标题:上海:冲浪AI|洋山四期的自动化全靠“中国芯”

  码头不见人影,硕大的集装箱被全自动桥吊或轨道吊稳稳抓起又放下,精度达毫米级;无人驾驶的AGV(自动引导车)往返穿梭,把货物准确送入堆场,导航员是地下预埋的60000多枚磁钉。这里是两天前开港的洋山四期,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

  坐在中控室轻点鼠标,就能远程操控码头装卸。“75%是自动操作,无需人工干预。司机平视屏幕,不像以前那样缩在高空,弯腰驼背往下看。”洋山四期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黄秀松说。他带领上港集团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码头生产管控系统(TOS),与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设备控制系统(ECS)配合默契,让国内自动化码头第一次用上了“中国芯”。  

  “司令”指挥 “战士”冲锋

  振华重工洋山四期工程项目总经理助理、ECS项目经理王岩介绍,TOS系统像是在后方运筹帷幄的总司令,颇具战略头脑,擅长分析数据,制定作业计划,指挥码头生产。比如,集装箱船来了,要卸多少箱货,计划花多久,堆放到哪片区域,全程应调动多少自动化设备,设备之间怎样合作,卸完货后如何预约集卡来运走……“总司令”会制定一整套详细的卸船作业计划,及时准确地发号施令。

  “ECS系统好比冲锋在前的战士,战术执行力强。收到TOS系统指令后,负责具体实施,不折不扣完成码头作业计划。”王岩说,洋山四期现有10台桥吊、40台轨道吊和50台AGV,每一台都是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机械战士”。ECS系统保证战士们各自做好本职工作;TOS系统则告诉他们,有什么任务,彼此应该怎样高效配合。

  融入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两套系统平稳和谐地运行,确保繁忙码头始终井井有条。 

  协同作战 边装边卸

  “传统码头定计划、发指令、调度车辆都靠人工,现在全交给机器完成。自动化码头,不仅指大型机械‘自动’,还包括后台管理控制系统的‘自动’。”黄秀松解释,洋山四期少了桥吊、集卡和轨道吊三类司机,也少了资料处理、计划制定、作业调度等后台管理人员。“人工干预程度越低,自动化水平越高。作业时出现的80%异常,系统都会自动处理。以前,假如有箱子突然卸不下来,要用对讲机汇报,再等人发指令。而TOS系统能实时监控各项数据,比人眼更快发现问题,并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黄秀松补充说,TOS系统大大提高了码头的智能化程度。一是协同能力强。三大主力机种之间协同作战,无缝衔接。“桥吊动作麻利,AGV和轨道吊的速度也要跟上。否则,老是我等你,你等它,作业效率就低。”

  二是有效动作多。“轨道吊将集装箱送到堆场后‘空手’而归,会产生大量无效动作,所以回程时最好再抓一箱装船。”黄秀松说,洋山四期的桥吊可以边装货边卸货,动作有效性提升。边装边卸,正是“中国芯”的独特优势。AGV和轨道吊的类似功能也正在研发中。

  技术创新 也争第一

  黄秀松提到,洋山四期立项之初就明确,必须自主创新,装上“中国芯”。TOS系统由上港旗下的海勃物流软件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研发过程涉及四万多个具体业务规则,最大难题是如何把这么多系统、这么复杂的自动化设备,集成在一起,并有效协同。”上港集团尚东分公司副总经理罗勋杰说。  

  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接到任务后的一年,吃住在岛上,分析数据,研发程序,反复试错,最终拿出了一套全新系统,效率比国外还高25%。

  其他自动化码头的类似系统,大都购自美国与荷兰。黄秀松坦言,核心技术必须摆脱国外厂商的限制,我国自动化码头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宽广。“上海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要成为‘世界强港’,不能满足于集装箱吞吐能力世界第一,我们的技术发展和创新能力,也要力争世界第一。”

  洋山四期的“中国芯”,从各大机种的协调性,到机械动作的有效性,均已实现突破。“‘边装边卸’等功能,国外厂商的软件都做不到。今年刚起步,明年效率会更高,将远超世界最高水平。”黄秀松对未来充满信心。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