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黄浦:刀刃向内推进政府自身改革

文汇报2017-12-12 09:13:5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于基层来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要有适合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土壤,也就是一个好的营商环境。综合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城市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准。十九大后上海的首次市委深改组会议,专门就上海优化营商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市委书记李强强调深入了解市场主体的“痛点”,并要求据此找准工作切入点,切实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精准度,通过制度创新,充分激发社会活力,不断提高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本报今起推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报道,深入各区和部门,探究一座城市如何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

  某世界500强人力资源企业近期在企业自身转型中提出“普惠人力”的概念,急需网上转缴社保金的业务支撑,他们希望政府部门能突破相关政策并给予指导。黄浦区企业首席联络员听到了这一呼声,及时反映,企业的这项期盼将很快得到精准对接与服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最优综合营商环境的要求,结合连续两年的课题调研成果,黄浦区政府昨天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打造全市最优综合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全力打造自由便利、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公正正义、成熟完备的法治环境,廉洁透明、高效规范的政务环境,便捷完善、服务全面的市场环境,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使黄浦的综合营商环境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实现最优。

  去年,区发改委开展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黄浦区完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调研》课题研究,今年区政府又将《深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打造全市最优的综合营商环境》列为2017年区政府党组调研课题,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通过问卷调查、企业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更多地倾听来自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围绕综合营商环境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开展研究。

  《意见》明确了十大具体目标,包括:实现内、外资企业审批一口受理;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设置比例达到80%以上;企业审批事项全程网上办理比例达到全市领先水平;建成服务企业快速反应平台;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度全市领先;率先建成基于5G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高端人才服务卡全覆盖;基本消除各类无证无照经营户;打造全市最便利的生活服务圈等。

  《意见》明确将构筑更加开放的产业发展环境。对照上海自贸试验区各项改革任务,制定黄浦深化对接上海自贸试验区行动方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简化审批事项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将发展五大新领域(新金融、新消费、创意2.0、大健康、互联网+)作为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工作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同时,提供更加充分的市场发展机会。建立政策评估机制、完善招商引资企业信息库和楼宇服务信息库等;提高企业所需政府信息公开质量,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等;实施符合市场规律的有效监管机制,探索标准化、“互联网+”的智能监管服务新模式、建立网格化监管服务体系框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等。

  此外,建立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机制。加快“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完善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注册审批部门联动机制等;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区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拓展网络端、手机端审批及办理事项等,打造面向企业法人的“全球全天候全事项”服务新模式。建立政府服务的快速反应机制。

  黄浦区委书记、区长杲云表示,《意见》是基于专题调研成果形成的,既坚持对标一流,对标兄弟省区市的先进经验,对照黄浦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明确黄浦往哪些方面去做、必须实现哪些具体目标,才能形成自身的比较优势;同时,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针对黄浦营商环境的短板问题,坚决推进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新,将建立黄浦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机制,让市场主体来评判,请专业第三方机构来评估,今后将每年编制发布《黄浦区综合营商环境白皮书》,量化统计、比较评估、优化完善,促进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和各类人才的获得感、满意度。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