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2017上海儿童阅读论坛举行

新民晚报2017-11-13 15:05:53

  原标题:让孩子乘上文学的“摆渡船” 2017上海儿童阅读论坛昨举行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6

图说:昨天,2017上海儿童文学阅读论坛在上师大举行来源/主办方供图(下同)

  为什么孩子读了大量的书,语文能力似乎未见提高?喜欢阅读和不喜欢阅读的孩子究竟未来会不会有审美差距?昨天,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主办的2017上海儿童文学阅读论坛在上师大举行,中外专家围绕“安徒生给了中国什么”解读儿童的“阅读密码”,并呼吁应让孩子乘上文学这艘“摆渡船”,从被分数充斥的日常生活中“摆渡”到思想的彼岸。

  读文学不能只读“意义”

  “如果说写作是箭,那么阅读就是弓;如果说大脑是一个盒子,阅读就是给它装上了一个信号接收系统。”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通过比喻强调,阅读能培养孩子发现资源的能力,提高孩子的眼力和创造力,因此,离开阅读的写作毫无意义。

  曹文轩坦言,在中小学课堂中,他时常会发现老师过于强调语文课文的“思想意义”,却忽略了文学本身的美,而这恰恰脱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例如,在学习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凡卡》时,有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当时沙皇俄国统治下黑暗的社会现状,却没有启发孩子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不是通过自己的描写讲述凡卡生活的苦难,而要让主人公通过给爷爷的信自己讲出来;这封信由于地址写得过于简单而永远无法寄达,这一细节如何增加了作品的冲击力。“语文课里的德育必须是潜移默化的。”曹文轩强调。

  让孩子学会“被感动”

  曹文轩说,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被感动”应该是最大的收获。在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眼中,孩子的大脑不应被考试和分数塞满,需要文学带领他们获得更高、更深的思维体验。另一方面,阅读并非越多越好。梅子涵建议孩子应该多读那些“好玩,且有营养”的作品,而应远离那些语言粗糙、缺乏道德感的书,而这需要家长把关。

  国际安徒生奖评委、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授阿里达·艾莉森认为,儿童文学未必一定要有充满阳光和鲜花的圆满结局,也可以揭示充满贫穷和不公正的残酷世界。“在童话中,通常我们可以相信好人一定有好报,然而,安徒生创作的许多故事中并没有理想正义。可怜的小美人鱼没能得到应得的幸福,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坚定的锡兵为了一个根本不值得他付出的芭蕾舞演员白白牺牲了性命,而身为孤儿的犹太少女则被孤零零地埋在基督教社区墓地之外……他们的命运令读者痛心,也让人同情。” 阿里达·艾莉森认为,这正是文学的意义所在,让人可以有机会见识超出我们自己狭小天地的新世界。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