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紫铜锅炼膏 岳阳医院拉开冬季养生序幕

新民晚报2017-11-09 10:39:53

      原标题:咕嘟咕嘟,100口紫铜锅炼膏拉开上海岳阳医院冬季养生序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

图说:岳阳医院冬令膏方制取开炉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100口紫铜锅开炉,经过6个多小时浸泡的第一批膏方药材入锅煎煮,药工在热气腾腾的火炉边不断搅拌,黑色汤汁在锅里翻滚跳跃,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随着炉火越来越旺,室内温度达到40℃……昨天上午9时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拉开了冬季养生序幕,这间制作室将成为医院最忙碌的地方之一。  

       冬季养生,膏方是不变的“主角”。以前说是冬季“大补”,现在更强调“调理”。岳阳医院是上海唯一具备膏方独立制作加工能力的中医医院,膏方制作室门外,上百个桶里,堆满了小山一样的药材。每个桶里的材料都不一样,药工说,这就是一人一方。

  里面一间制作室里,有着近40年工龄的老药师陈伟明,正在用竹搅片翻着紫铜锅里的药材,大颗汗珠从脑门滴落。“很多医院的膏方都是流水线上操作,电脑控温,一体成膏,效率是高了,但老中医的传统也慢慢流失了。”陈伟明从当学徒工起,医院就坚守传统工艺,用紫铜锅煎煮,分为七个步骤:配方、浸药、提取、浓缩、收膏、分装、晾膏,这七个步骤都很费时,需要一天半到两天时间,最终出炉的是原汁原味的膏方。

  “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规范,处方跟着药材走,确保质量安全。”陈伟明弯下腰,从锅子下方取出单子,上面写着处方、编号、患者姓名等信息。昨天上午11时30分, “头汁”煮好了。陈伟明说,取出药汁后,再继续煎煮提取“二汁”,压出药渣后,药汁并入药液,放置在容器中沉淀。为什么要压渣?老法师娓娓道来,“很多有效成分都含在药渣里,如果跳过这一步骤,就会浪费,只有榨得干干净净,才对得起定制者花的钱。”浓缩至稠膏后,即可得到传统的清膏。  

今天上午,等陈伟明再来到这间制作室时,一部分已经可以收膏了。收膏前,药师按照处方,依次兑入阿胶、鳖甲胶等胶类、黄酒和糖类,还有各种珍贵的细料,如虫草、枫斗等。考虑到细料昂贵,若过早加入,有效成分会被药渣吸收,所以要在收膏即将结束前再加。文火熬制中,黑色膏体逐渐变稠,用竹板挑起膏体检查,能滴下成片,也就是“挂旗”,才算收膏完成。

  随后,经过分装和晾膏,就大功告成了。近年来,为了方便年轻人服用,医院还推出了小包装膏方。制好的膏方投入后,机器自动吐出一袋袋小包装膏方。这种包装密封性能好,保存时间更长,很方便携带和服用。“晾膏这一步骤看似简单,其实也很重要,如果做得不好,不利于膏方的保存。”陈伟明说,膏方自然冷却后要加盖,避免水蒸气回流导致发霉。

  在整个医院,陈伟明是最有经验的制膏药师。1979年,他进入岳阳医院工作学习煎药,跟着两个老药工。过程是枯燥而乏味的,但陈伟明乐在其中。他一辈子都和中药打交道,身上、头发丝里总有散不去的药味。“以前一上公交车,其他乘客只要吸吸鼻子,马上就知道我是中医院里出来的。”

  “我和药打了一辈子交道,你别看煮药这么简单,这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按照你们现在的时髦话来说,这煎药也需要工匠精神。”陈伟明说,前两年退休后,医院又把他请了回来。而他也有着“岳阳”情节,哪里“挖”他都不去,就爱待在这间已经有些老旧的“药厂”里,别人叫他“厂长”,他欣然接受。陈伟明说,上海人吃膏方,吃的是一种考究,全手工打造的膏方,他说不上哪里好,或许是一种传承和情怀。

  今年,岳阳医院膏方门诊预约已过万人次。岳阳院长房敏介绍说,膏方门诊历经了几代中医人薪火相传,形成了特有的中医特色品牌,现在每年要制作2万多料。做好膏方,不但能延续长三角地区的养生习俗,还能发扬中医养生保健的特殊功用。如今,来吃膏方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比例也逐年提升。

  “一般立冬过后就开炉,到冬至前都是最忙碌的时候,这里24小时不停歇。”陈伟明指着制作室四个角落的探头说,这些“家伙”记录下了他和药工们最辛苦的日日夜夜。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