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徐汇滨江油罐艺术公园明年开幕

解放网2017-11-08 09:43:19

  原标题:徐汇滨江油罐艺术公园明年开幕,油罐穹顶“骨骼清奇”地下都是“机关”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记者从负责徐汇滨江整体开发的西岸集团了解到,11月12日,由徐汇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双向辐射——城市更新在西岸,徐汇区实践案例展”将在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举行。本次展览作为2017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实践案例展的组成部分,借文学作品中的“双向辐射(Dual Radiation)”概念为主题,展示艺术元素植入滨水公共空间后的相互呼应,以及徐汇滨江在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城市功能组团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到明年1月底前,市民游客可在徐汇滨江云锦路跑道公园、油罐艺术公园、西岸户外空间以及规划中的星美术馆原址等四大户外展示空间免费观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建设中的油罐艺术公园

  如何改造“骨骼清奇”的空间

  4个户外展区中,星美术馆、云锦路跑道公园以及油罐艺术公园均由工业遗存改造而来。位于瑞宁路111号的星美术馆原址为上海早期专门从事货物转运的南浦火车站,位于轨交11号线龙耀路站地铁上盖的云锦路跑道公园改建自原龙华机场的飞机跑道,而紧邻黄浦江和“上海梦中心”的油罐艺术公园则改建自原中航油的五座储油罐。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油罐艺术公园全景示意图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油罐艺术公园设计图

  其中,外表与改建后的新功能最“南辕北辙”的,非油罐艺术公园莫属。西岸集团方面介绍,这里曾专为龙华机场供油,包含五个储油罐罐体以及消防水池、码头和配套设施。油罐内部空间开阔,挑高15 米,其中1、2、3号罐为小罐,直径24米,4、5号罐为大罐,直径28米,油罐内部的穹顶和曲面圆周空间使其极富工业特点。

  然而,将特殊的工业空间改建为面向公众的文化艺术场馆并非易事。负责油罐艺术公园整体设计的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虎在公园施工现场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根据空间和位置特点明确每座油罐的不同功能是此次改造一大重点。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油罐艺术公园全景效果图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改建中的2号油罐

  根据设计,1号罐分两层,将作为提供现场娱乐表演的Live House;2号罐分三层,将改建为全球首家开设在油罐内部的主题餐厅,内院全部挑空,屋顶平台可眺望浦江两岸;3号罐将故意留白作为空罐保留,但油罐顶部安装了可开闭的天窗,未来这里将作为大型艺术装置的展馆,通过天窗将室外气候引入室内,成为既能晒太阳也会下雨的场馆。

  稍大的两座油罐中,4号罐共三层,将改造为传统的展览空间;5号罐为二层大型空间,可举办时装秀、户外音乐节等大型活动,且罐体两侧各穿插了一座长方体空间,可根据需要随时变换为表演舞台或是演职人员后台。

  “油罐本身是非常有趣的空间,体积庞大、内里中空,但此前却少有人关注,因而徐汇滨江油罐艺术公园可以说是全球首例油罐改造空间的案例。”李虎表示。

  草坡之下别有洞天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9

油罐艺术公园外景效果图

  上海浦江两岸的工业遗存中,“骨骼清奇”的厂房和仓库并不鲜见。今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会场就改建自浦东民生路码头的8万吨筒仓,在徐汇滨江沿岸也有已完成腾地、正待开发的上粮六库。在李虎看来,想要新建筑、老房子和大自然融洽相处,成为人们公共生活的良好补充,除了关注建筑本身,还需放眼建筑周边的环境生态。

  根据规划,占地6万余平方米的油罐艺术公园将集展览空间、广场、花园、绿地、书店、教育中心和餐厅于一体,其中室内建筑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0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2

均为油罐内景效果图

  怎样不着痕迹地连通5座油罐,并将人们的活动空间自然延伸至黄浦江畔,设计师选择从地下着手。李虎介绍,未来,油罐公园地面将种植大片草坪和树林,营造出上海市中心难得的都市森林。草坡下方则是连接5座油罐的地下空间,计划开设咖啡厅、艺术品商店和其他公共配套设施,人们在此可自然而然地通往另一座场馆。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3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4

油罐艺术公园空间设计剖面图

  此外,油罐公园还将建造两座大型广场。其中一座广场在夏季会喷射出覆盖面堪比油罐面积的水雾,对广场降温。另一座草坪广场可作为派对及户外音乐节的场地。“油罐通往广场之间的大门都是通透的玻璃材质,甚至门厅的屋顶也是草坡,人们可以从龙腾大道顺着草坡一路起起伏伏步行至黄浦江畔。”李虎告诉记者。

  紧邻黄浦江畔,油罐艺术公园的岸线长度达115米,不仅要新建总长353米的一、二级防汛墙,还将建设面积近700平方米的亲水平台。其中,亲水平台采用了独特的“C”型曲线设计,既达到防汛要求、提高了岸线利用率,也与油罐圆形的空间特征相呼应,为市民提供更加亲水的观景空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5

油罐艺术公园施工现场鸟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6

油罐艺术公园开发前

  老厂房可变身经济型住宅

  昔日五座油罐伫立浦江之畔,如今功成身退,是拆是留?上海无疑选择了后者。事实上,眼下申城有不少厂房、仓库都改造为了商业化、社会化空间,而正在进行公共空间贯通工程的浦江沿岸,诸多工业遗存都将面临改造和功能转换。李虎认为,对工业遗存进行二次开发,帮助它们焕发新的价值,除了改造成美术馆、联合办公空间或是商业体,其实还有更多选择。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7

阿姆斯特丹GWL社区

  “理论上,一些厂房都可以改造成低收入住宅,或是青年公寓、LOFT(敞开式居住及办公空间)。”李虎直言,美术馆与画廊不同,并非商业盈利机构,因此除了有艺术品展示空间,还需要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体系,才能起到反哺社会、教育公众的作用,必须有长期的规划和资金、人才支持才能长久发展。“如果没有想好这个厂房应该派什么用,至少不要轻易尝试做美术馆。”

  世界范围内较为著名的老厂房改建住宅区案例位于荷兰。在姆斯特丹滨水区西北侧,一座距今有160余年历史的自来水厂(GWL)在废弃多年后,于上世纪90年代被改造为一片环保无车社区。

  根据负责这一改造案例的荷兰KCAP建筑与规划事务所介绍,改造后的社区面积达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600套住宅单元分布在数十栋砖红色建筑中,其中17栋公寓按照单亲家庭、抚养残障儿童家庭、退休人员和老年居民等分成了不同房型,自来水厂和一座白色的水塔被包围在公寓楼中。整片社区有规整的道路动线,每栋建筑周围都被树篱环绕,如今已成为阿姆斯特丹理想社区的代表。

  对此,李虎认为,城市需要规划,但不可过度规划,自然发展应该是城市发展的主导。“可以先留白,等到需求产生时,自然会发展出新功能。”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