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雪龙”系列破冰船有了国产御寒“神器”

新民晚报2017-10-26 08:50:18

     原标题:“雪龙”系列破冰船有了国产御寒“神器” “上海牌”极地特种低温钢已量产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

图说:上海海事大学教师多次参与极地科考 来源/上海海事大学

  前不久,完成各项高难度任务的“雪龙”号科考船载着中国第8次北极考察队一行96人凯旋。冰天雪地的世界里,队员们可以靠衣物御寒,科考船也有自己的防寒神器——极地特种低温钢。

  以前,“御寒”全靠进口,这一局面日前得以改变。由上海海事大学和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联合实验室取得阶段性研发成果,实验室研发的极地特种低温钢目前已经批量投入生产,20吨“中国制造”的低温钢已用于 “雪龙”号科考船的内部改造。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2

图说:联合实验室揭牌 来源/上海海事大学

  校企联合 填补极端环境材料空白

  开展低温钢研究,以满足我国在极地低温等极端海洋环境下船舶及海工用钢材料的重大需求,是上海海事大学近年来积极参与国家极地战略的一项举措。

  2012年以来,学校与宝钢集团在极端海洋环境材料研究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在上海市高原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推动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启了中国极寒海洋环境高级别船舶用钢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系统研究和开发,成功申报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极寒与超低温环境船舶用钢及应用”。今年3月,宝钢与上海海事大学共建国内首个海洋极端钢铁材料联合实验室, 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校企研究平台的空白。

  打破瓶颈 提供深海航行物质保障

  随着全球海洋资源开发向深海和极地环境拓展,适应极寒与超低温环境的高技术船舶成为海洋经济和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柱。

  “此前,因为材料制备科学和工艺研究滞后、材料依赖进口,导致中国海洋极端环境装备研发空白、成为制约中国深远海、极地技术与能源发展的瓶颈。” 长江学者、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尹衍升介绍,该联合实验室将结合国际前沿发展趋势,重点研究极寒、极深、极湿热、极远四种海洋极端钢铁材料。“极地特种低温钢的批量生产,实现了我国极地低温钢材料的国产化突破,打破了长年制约中国深远海、极地技术与能源发展的瓶颈,将助力我国极地能源开发和极地船舶建造升级。” 尹衍升表示。

  据悉,极低温环境船舶用钢材料目前在关键技术、产业制造及工程应用上已经实现重大突破,将为建造更多的极地航行船舶提供物质材料保障。“雪龙2号科考船也将部分使用国产低温钢。预计未来五到六年,后续破冰船及前往北极航行的船只将大规模使用‘中国制造’来‘御寒’。”尹衍升说。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