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这五年

解放网2017-10-20 10:44:05

  原标题:【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这五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五千年文明不断,亿万人薪火相传;中国新的启航,驶向复兴理想……”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10月20日拉开帷幕,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中心委约,90后新生代作曲家龚天鹏以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上海为主题背景,创作交响合唱音乐作品《启航》在上海大剧院响起,用时代强音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艺术节,五年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开掘原创精品,提升城市文化氛围,以“树魂立根”的文化自信,在世界大舞台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工作者的风采。

  主旋律之声昂扬而奋进

  “原创精品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培育、多方合作的硕果。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中外交流、院团协作的平台,有优势通过集合各方优质资源,形成强大的创作合力。”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表示,艺术节致力于发现新人,推出新作,已建立了开幕演出首演原创作品的办节机制。本届艺术节正逢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向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一部以独特视角讴歌党的光辉历程的原创新作,是艺术节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影视局重点策划领导下,艺术节中心从《启航》构思阶段就主动加入,联系专家学者提供历史素材,搭建咨询团队为作者解疑释惑,组织各方人士征求意见,协调多家文艺团体组成演出阵容,有力保障《启航》顺利启航。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启航》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委约上海爱乐乐团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创作

  《启航》之路,折射五年来艺术节不断扩容原创首演剧目体量的航程。2013年,中外机构联手打造开幕大戏歌剧《波希米亚人》,2014年原创歌剧《一江春水》书写上海城市历史,2015年,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与原创现代芭蕾舞剧《长恨歌》双箭齐发,2016年民乐原创作品《海上生民乐》刷新观演体验……从五年前国内优秀原创剧目矩阵式初露锋芒,首次占到参演节目总数的1/3,到去年“中国创造”与“上海制造”已占参演节目总数半壁江山,艺术节每年都在跨上新台阶。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2014年10月17日晚,作为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由上海音乐学院编排的原创歌剧《一江春水》在上海大剧院首演。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2015年7月30日,由上海大剧院与上海芭蕾舞团联合制作的现代芭蕾《长恨歌》在上海大剧院拉开首演大幕。

  得益于上海文艺院团“一团一策”,越来越多大戏、大剧在艺术节平台向中外观众展示上海文艺原创活力。多家国有文艺院团携手,交响诗剧《长征:不朽的丰碑》将话剧、诗歌、歌剧、交响乐等融为一体,上海昆剧团《邯郸记》一票难求。今年,上海民族乐团与德国作曲家联袂打造《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以民族乐器、国际化语言描绘城市地标,为上海文化发展再添靓丽的一笔。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2016年10月14日,昆剧临川四梦之《邯郸记》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王隽表示,明年艺术节将迎来二十周年,重要委约作品已启动策划,艺术节平台与著名艺术家、文艺院团保持密切合作,发挥资源共享、融通优势,“只有原创精品,才能够永久被记住,这是艺术节一年比一年蓬勃的源泉。”

  为艺术家搭起通向世界舞台的梯子

  “有梦想的青年人,为艺术节注入新鲜活力。海外演艺界同行非常关注中国青年人在想什么,艺术节提供中国优秀青年艺术家与各国舞台操盘者对话的可能。”2011年,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9位青年艺术人才,以 “上海·梦”为主题诠释中国当代生活,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扬帆。次年,艺术节与上海戏剧学院联手打造“青年创想周”,面向全球华人展开招募。五年来,59位艺术家受艺术节委约,推出50部原创作品,成为青年人心向往之的创作孵化基地。

  今年,海内外近100部报名作品经过三轮遴选,11位青年艺术家、8部作品进入“扶青计划”委约行列。 音乐剧场《霸王》,跨媒介音乐会《无名之镜》、实验越剧《再生 ·缘》、超现实艺术手法创作的《长安雪》、青春版川剧《聂小倩与宁采臣》,个性鲜明,跨越东西方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王隽把扶青计划暨青创周比喻为创业版,“青年有创意与冲劲,缺乏经验与制作实力,艺术节为他们提供实践舞台。”

  每年艺术节展演、展示持续一个月,而孵化作品机制贯穿全年。2015年“扶青计划”委约作品音乐电影《斩·断》在艺术节交易会首演,立即获得海外买家青睐。2016年赴匈牙利布达佩斯之秋艺术节、香港新视野艺术节、印度新德里艺术节、英国南岸艺术中心演出,今年9月亮相澳大利亚澳亚艺术节。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2015年10月19日,扶持青年艺术家委约作品音乐电影《斩·断》在浅水湾文化艺术中心展演,观众们站着欣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精彩演绎。

  王隽表示,5年来,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0家中外著名艺术节、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团体参加了艺术节交易会,据不完全统计,达成逾500项初步合作意向,5万余个节目在交易会平台进行展示和交流。

  艺术节众多委约作品在交易会这个世界演艺圈瞩目的平台首演,由此走向全球。2014年,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品《女书》领衔开幕演出亮相智利圣地亚哥戏剧节,惊艳澳大利亚澳亚艺术节、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节,今年还将赴往匈牙利布达佩斯之秋艺术节。2015年,委约舞剧《十面埋伏》一鸣惊人,以此为契机,中国舞剧在著名的英国沙德勒之井舞蹈剧院演出5场,赢得当地观众好评。2016年,当代昆曲《我,哈姆雷特》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邀约作品,在英国、美国和韩国,唤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委约作品舞台剧《爸爸的时光机》入选2016年度纽约国际演艺协会年会推介演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装置舞台剧《爸爸的时光机》

  今年艺术节期间,将有450多家国内外机构受邀参加演出交易会,值得一提的是,26个国家的48个机构同意加入“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从2015年—2017年三届艺术节,总计逾30个国家的近130家机构加入该联盟。

  在此基础上,本届艺术节将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成立仪式,并在“一带一路”国际艺术节发展论坛、“一带一路”演出推介会、“一带一路”主题文化周、“一带一路”交易会展区等各个板块全面开展活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重要艺术节总监、艺术机构负责人、文化官员、艺术家共同寻求“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前景。

  艺术普及含金量与日俱增

  打破艺术围墙,每年国内外优秀作品源源不断从剧场走入“艺术天空”。2014年公益演出品牌“艺术天空”问世,126台208场演出吸引逾千万观众参与,见证了上海与海内外各个艺术领域的深度交融。

  “我们许多人会有类似感受,孩提时代不经意看的一场精彩演出,十多年、二十年后情景仿佛还在眼前,乐声萦绕耳畔。”在王隽看来,“艺术天空”引领城市公共文化生活品质,提升城市艺术“获得感”,重在增强互动,不断提高观众参与感,“社区、公园音响舞美条件存在挑战,但只要策划得当,观众依然能被吸引。”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核心板块,“艺术天空”没有边界,埃及国家民俗艺术舞蹈团走进闵行、青浦、崇明、奉贤等区,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充满“一带一路”风情的节目。今年46台、94场中外节目,25个演出场所覆盖全市16个区。炙手可热的英国天使之翼童声合唱团登陆音乐厅,还将走进沪郊崇明,在全市范围尤其向远郊地区输送高品质艺术节目。

  艺术节影响力覆盖上海,绵延至长三角地区。2012年,艺术节设立无锡分会场,是艺术节创办14年来首次在长三角设立分会场。5年来,分布在宁波、合肥等地艺术节分会场,每场演出都人头攒动,吸引80多万观众积极参与。

  “美国学生学中文、讲中文,与中国学生交流彼此对音乐理解,其乐融融。”王隽口中的难忘一幕,发生在艺术节校园行系列演出,“音乐连接青年和未来”音乐会将中美400多名学生汇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美国安多福中学管弦乐团及合唱团,上海市大同中学管弦乐团、民乐团及合唱团等在同一个舞台呈现拿手“绝活”,中美学生合作演奏上海民谣和贝多芬《欢乐颂》混搭曲目。

  “‘艺术天空’实现各年龄全覆盖,而艺术教育聚焦学校,培养未来观众。”王隽说。五年来,艺术节组织300多场艺术校园行活动,吸引50多万大学生参与。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犹太人在上海》,首创“面面观”导赏会,让观众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选择演出,“面面观”导赏会一直延续至今,19日,一群观众在《启航》彩排现场先睹为快。“艺术发烧友”向中小学生延伸,从戏剧教育角度深度辅导。“中小学戏剧嘉年华”让艺术进入校园、学生走进剧场,老艺术家焦晃为孩子们的表演进行点评与辅导。今年艺术教育策划58项112场活动,增设学生观剧团板块,熊源伟、王勇、喻荣军等各领域专家为观剧团导师,鼓励学生通过自身视角对艺术作品进行探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9

2015年10月16日晚,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在文化广场上演,为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揭幕。

  以“精准化分龄定位、精细化分层设计”为主旨,艺术教育为学生、白领、家庭、艺术从业者以及特殊人群量身定制活动。聚焦白领的“艺术季节”,将城市空间与艺术体验结合,打造时下最夯文化新地标;针对学生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合唱音乐会”,以合唱艺术为载体,邀请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带来《新学堂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戏剧训练营”通过艺术教育讲座及系列工作坊相结合的专业平台,提升包括学校艺术老师和艺教工作从业者的综合业务素养。

  艺术教育场地也从剧场拓展到了新的城市公共空间,更接地气,更聚人气。参与者不再是端坐剧场单纯欣赏的观众,而是参与到城市艺术创作的一份子。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