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上海中医名家共话“海派中医传承与发展”

东方网2017-10-11 08:58:17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海派中医人需要具备何种素养?海派中医流派如何传承发展?10月10日下午,“第六届文汇中医药文化讲堂”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拉开帷幕,上海中医名家齐聚会上,共论“海派中医在当下的生命力:传承与发展”。

  据记载,上海中医始于唐代,兴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海派中医是在近代上海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开放、兼容、吸纳、创新特质的上海中医现象,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名中医王庆其称,医学的发展逃脱不开所处的历史与环境,正是“海派文化”缔造了“海派中医”。1840年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开放通商口岸,西方科学包括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上海中医逐渐形成了中西医学汇通的学术倾向。如裘沛然先生所说:“海派”是无派之派,即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各派均归于海,精英高才,聚集上海,汇集成大派,学术海量,不拘一格,吸收众长。在王庆其看来,这些见解对于研究海派中医学术内容具有很好的借鉴,通过挖掘、学习、传承、研究海派中医文化,有助领会海派中医学术经验的真谛,传承海派中医学术的思维方式,培养一代海派中医新人。

  灿若星河的海派中医里,名门名派很多。活动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临床研究室主任孙武权分享了丁氏推拿流派的历史与今天。据介绍,在丁氏推拿丁氏一派中,以丁树山一支成就最为辉煌。丁树山之子丁季峰,是推拿创新发展的代表人物,其弟子有严隽陶、沈国权、是有康等,多在岳阳医院行医。目前,丁氏推拿已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孙武权看来,传、承,是构成流派的核心链,传体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等作为师傅应该完成的使命;承是承纳、吸取、运化,即在学习过程中将老师所传转化成自己的。在这一过程中有吸取,也有摒弃,但失去了这一链接就没有流派产生的可能。

  据介绍,2011年起,上海市将“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工程建设”列入第一轮中医药三年行动计划,包括丁氏内科、夏氏外科、石氏伤科、蔡氏妇科等在内的15个流派均纳入其中。此举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认可,从而启动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