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左三)介绍了新出台的《“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相关情况。摄影 彭丽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消息(彭丽):2017年9月27日下午,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副市长翁铁慧介绍了新出台的《“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相关情况。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郑树忠、市体育局党委副书记李崟出席发布会。
据介绍,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上海自2016年8月启动“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规划纲要已于日前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由序言、总体规划、战略措施、保障和支撑措施等四方面内容组成。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强调,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最突出的是理念的转变:围绕“健康”主题,更加重视“全面”,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关注影响及健康的各种因素;更加重视“参与”,从“治病”转向“防病”,鼓励市民共建共享;更加重视“公平”,关注全人群、全周期健康,提升服务质量与保障水平。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上海将形成比较完善的促进全民健康的服务体系、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健康期望寿命达到全球城市先进水平,健康产业成为城市支柱产业,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的典范。
据介绍,到2030年,健康上海建设将完成的主要指标包括:人均健康预期寿命≥72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0平方米,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人数将达到120万人,市民健康素养水平≥40%,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9%,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起比例≥40%,千人口全科医师0.5人左右,受污染地块及耕地安全利用率98%左右,全市建成绿化覆盖率42%,药品质量抽检总体合格率98%。
一、突出健康融入万策,把人民健康放到优先发展位置。规划纲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全人群、市民共建。规划纲要在健康上海建设的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市公共政策充分体现健康理念,健康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建立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以市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到2030年,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比较完善的全面健康服务体系、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实现健康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提出营造健康文化,倡导市民共建共享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健康因素中,生活和行为方式占比60%。为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必须充分发掘和弘扬海派健康文化,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引导居民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到2030年参与健康管理小组人数达到120万人。将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体系。
三、转变健康服务策略,实现全人群、全周期健康管理。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推进医养结合。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保险等多层次护理保障制度。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加强妇幼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专科联合团队的作用,提高综合医院和基层医院儿科、产科服务能力。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建立早起生命健康管理和疾病诊治综合体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四、强化健康科技创新,突出创新对健康的支撑引领作用。翁铁慧强调,加强医疗科技创新是规划纲要的一大亮点。完善医学科技创新制度,支持医疗卫生间机构、医疗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联合开展医学科技创新。整合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在重点领域率先建设医学协同创新集群。重点实施“腾飞计划”,构建本市临床重点专科“振龙头、强主体、展两翼”的发展格局:以国内优势专科为“龙头”;以国内特色专科为“主体”;以重点亚专科和新兴、交叉专科为“两翼”,促进医学临床资源的综合集成和高校利用。
五、强调建设健康环境,集中治理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也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针对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上海着重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构建安全的食品药品环境,完善公共安全体系,防控重大传染病几个方面加强环境问题治理。
六、加强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加强中医治未病服务,发挥中医药优势,加强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康复护理和健康管理,推进中医药与养生、养老融合发展。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退工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以海派中医流派为基础的临床中心和专病专科基地建设。完善中医药“师承”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海外中医中心建设,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