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2017中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排行榜:沪居首

央广网2017-09-12 09:08:47

  原标题:《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上海竞争力指数最高 广东生活幸福感最强

  当今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全球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年來我国进入了由人才全球流动向人才回流的竞争新时期。全球人才竞争力排名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国际社会重视。

  11日,全球化智库(CCG)、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当前,中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得分第一的上海竞争力指数也仅刚过及格线,中国国际人才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际人才规模上,最后一名山西与第一名上海差距悬殊。

  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发布会上,报告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CCG主任王耀辉介绍了我国区域人才竞争力的发展情况和特点。王耀辉表示,当前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马太效应”影响明显;广东成为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并在国际人才创新方面表现最佳。同时,江苏、广东、上海等国际人才集聚区域的国际人才职业结构相对较好。

  王耀辉告诉记者,总体来看,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上海竞争力指数为3.91分(六个维度,每个维度最大值为1,最大指数为6),成为本次评估国际人才竞争力最高的区域,按百分制来换算,仅以65.17分刚刚跨过及格线。北京、广东和江苏位列2-4位,与上海共同形成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第一梯队(综合得分为3分及以上),这一梯队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共性。

  王耀辉介绍,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发展较快的省份构成第二梯队(综合得分为1.5-3分)。浙江以2.53的得分担任第二梯队的领头羊,但与第一梯队差距较大。

  第三梯队主要为中西部地区国际化发展较慢的省份(综合得分为0-1.5分),得分分布在1.49至1.15之间。“虽其中不乏与其他国家接壤的省份,但由于深处内陆,接壤国家的人才以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现阶段并未给接壤区域带来显著国际人才红利。”王耀辉指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综合指数情况

  北京上海最吸引留学生江苏境外来华专家数量前三

  王耀辉分析,从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指标来看,研究发现,各省市“国际人才规模指数”差距相对明显,第一名上海与最后一名山西的分差达0.8分(最大区间为1分)。北京紧随上海位居第二。广东和江苏分列第三、四位,但与上海、北京差距明显,其次为天津、浙江、辽宁、山东、福建等。

  在“来华留学生规模指数”指标中,当前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0.99)和上海(0.86),北京得分接近最大值1分。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国际人才规模指数

  王耀辉介绍称,这与当前我国高校的分布情况,以及高校在吸引国际留学生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力度等方面有直接关系。天津在该指数以0.42分位居第三,可以看到,除北京和上海以外,其他省域来华留学规模普遍不大,反映出我国当前来华留学工作的推进仍然存在困难。

  “境外来华工作专家规模指数”作为其另一项二级指标反映了来中国境外专家的区域分布情况。研究显示,广东是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0.82),上海(0.77)、江苏(0.64)、北京(0.63)分列2-4位。“这与‘来华留学生规模指数’中各区域差异情况相似,说明当前我国国际人才分布的均衡程度相对较差。”王耀辉说。

  国际人才创新广东居榜首西部创新潜力高

  王耀辉向记者介绍,“国际人才创新指数”是对国际人才在创新发展和创新贡献方面的预期成效进行评估。广东(0.68)、江苏(0.59)、上海(0.56)和北京(0.56)表现相对较好,这体现出对国际人才集聚区域的创新能力预期相对较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国际人才创新指数

  而在“国际人才政策指数”维度,区域间差距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普遍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其中,江苏(0.81)得分最高,随后依次为北京(0.68)、浙江(0.58)、广东(0.48)、上海(0.46)、福建(0.40)和四川(0.40)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国际人才政策指数

  国际人才发展环境内陆与沿海差距最大

  “国际人才发展指数”是对国际人才来中国大陆开展工作的基础环境进行评估。数据显示,上海达到指数最高分值1,也是六个维度指标中唯一获得满分的区域,随后是北京(0.49)、广东(0.41)、天津(0.37)和江苏(0.33)。北京虽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但其得分与上海相差一半。

  “上海依托港口经济和良好的国际化发展背景,是外资企业落地和国际贸易往来的最重要门户。”王耀辉解释道。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国际人才发展指数

  在“外资企业发展环境指数”二级指标中,东部及东南沿海区域的发展情况相对较好,而内陆区域则相对较差且差距显著。上海的指数达到1,北京0.44,天津0.34,广东0.31,江苏0.30。

  从“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指数”指标看,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整体上比外资企业发展环境好,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东南沿海区域的发展情况仍差距较大。

  “研究分析,我国多数区域在国际贸易的表现不足,致使其国际人才引进仍以项目引进为主,发挥国际人才市场动能的环境欠佳。”王耀辉说。

  国际人才广东生活最幸福中西部居住环境潜力较大

  王耀辉告诉记者,“国际人才生活指数”对国际人才在中国生活的实际需求进行比较,包括“国际人才社会保障指数”“国际人才居住环境指数”“国际人才旅行指数”三项二级指标。总体来看,广东(0.79)、北京(0.67)、江苏(0.53)、山东(0.53)和上海(0.52)的国际人才生活指数最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国际人才生活指数

  “国际人才社会保障指数”具体评估了区域对国际人才的医疗需求和子女教育需求的供给能力,广东、江苏、北京、山东和上海位居前五。而通过“国际人才居住环境指数”对国际人才在区域居住的舒适度的评价,宁夏、广东、内蒙古、海南、北京位居前五。广东、北京是城市化发展与生活舒适度结合程度相对较好的区域。

  王耀辉特别提出,中西部区域在国际人才居住环境方面具有较好潜力,其空气质量和公园绿地面积等,对于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国际人才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需要进一步将这种自然吸引力转化为吸引国际人才入驻发展的能力。

  蓝皮书建议:顶层设计与软实力建设并进以吸引国际人才

  王耀辉介绍,为解决我国各区域在人才管理与服务、人才政策创新与突破、人才新政推广与实施、城市软实力提升、国际人才开发合作等方面发现的限制和问题,蓝皮书还基于全球化智库(CCG)和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多年来在国际人才领域的研究积累,针对性地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引进国际人才顶层设计的落实工作,设立专门的国际人才管理机构;二是加大操作层面的政策突破力度,国家创新区域应持续发挥创新引领与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头作用;三是持续推动示范区国际人才政策在全国范围的推广,积极探索城市群国际高端人才的共享模式;四是进一步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从自然环境、城市文明和生活配套方面提升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同时,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打造国际人才协调服务专业平台。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