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竞技运动搬上舞台 诞生《战》戏

解放网2017-09-01 10:33:24

  原标题:竞技运动搬上舞台,于是诞生一部不寻常的戏《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工作中,如何面对种种不公平?家庭中,如何处理亲情和个体自由的关系?身处生活漩涡中心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用简单方法放松自己,或迎击挑战或储蓄能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迎“战”方式。8月30日为职场人士定制的《战》在黄浦剧场首演。冠名为“当代肢体剧场作品”,《战》以运动竞赛的力与美作为比喻,将外在的“战场”镶入剧中角色内在的心灵领域,表现人们为了生活、为了生存而奋斗的情境。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这段话是导演符宏征创作《战》的灵感,它融合戏剧、运动、肢体等元素。80分钟9个故事片段表现了7个独自战斗,无法停止的角色。有人无法面对病重的父亲,又即将失去亲近的爱人,内心犹如永不停歇的一场乒乓球赛;有人背负着童年的阴影,不知如何重新打开心扉,去接受他人的关心;有人对他人颐指气使,所有苛责背后隐藏的却是对自身的恐惧;有人被工作中的不公平摧折到精疲力竭,却无力反抗潜规则,又能否用一句“工作是件快乐的事”粉饰现实的空虚呢?

  “这戏的扎心之处在于,它掀开了我所有的伤疤。在我的工作中,几乎经历过戏里所有的事。”与观众们经验中大部分的戏剧表现形式不同,《战》呈现出“运动剧场”的新鲜概念。除去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语言——剧本中的台词,该剧更多通过演员竞技运动中的肢体语言来传达角色的情绪和感受,实现运动桥段和戏剧情境之间流畅的无缝切换、相互映照,表达了运动场即为人生“战”场,人只要活着,大大小小的“战”斗就会一直持续的主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9

  《战》的节奏很快,看时需全神贯注,许多事情在舞台上同时发生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要说的故事。兵兵球、篮球、足球、羽毛球和搏击,对抗性运动不时地在舞台上重现。剧如其名,这是一部关于战斗的戏,斗争充斥着每个角落。1个半小时的戏,大部分演员不到10分钟便汗流浃背。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0

  舞台上,80分钟演出过程中,演员一直在做着各种剧烈运动,这也许是史上最需要体力的舞台剧。一个女孩带着墨镜,用一口标准的广东腔发号施令;另一个女孩总是拿着乒乓球拍,兵兵球似乎象征着她的工作,她一直在操练着,无视身边的人和事。7位演员的平均年龄仅20岁,他们多为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在读学生。在暑假两个月专业而高强度的训练中,每个人基本成功把自己变成了“运动员+舞者+戏剧演员”三位一体的人,每周排练6天,每天排练8小时。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

  “椎·剧场”艺术总监、《战》出品人李芊澎这样解释与导演符宏征合作的原因,“他毕业于台大中文系,有扎实文学功底;其自身有路子很正、很扎实的演员训练经历,所以他很会训练演员;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剧场美学风格。”符宏征曾以《嬉戏》获第三届台新艺术奖年度最佳表演艺术奖。而《战》整个项目制作跨度长达一年有余。“戏剧的过程,对参与它的每个人都是修行。慢工出细活。对于戏剧,‘椎·剧场’的态度是:不急。”李芊澎说。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