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艺术品保税仓将在沪自贸区建成

解放日报2017-08-21 09:03:29

  原标题:上海自贸区首次发布文化艺术蓝皮书,全球最大艺术品保税仓库今年建成

  上海自贸区二期艺术品保税仓库目前正在全力建设中,将在今年年底建成。届时,这将是全球面积最大、国际一流标准的艺术品保税服务综合体,集保税、仓储、物流、展览、交易等功能于一体。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由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共同主办的“艺术品行业发展年会暨‘上海对话’论坛”日前在浦东举行。论坛期间,上海自贸区首次发布《文化艺术蓝皮书》,全面展示了自贸改革近四年来,文化服务业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文化企业数量快速攀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本次论坛共发布了5大艺术品报告,包括《2016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统计年报》、《2016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全球统计年报》、《2017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和《上海自贸区文化艺术蓝皮书》。其中,《上海自贸区文化艺术蓝皮书》系首次发布,也备受市场关注。

  根据蓝皮书提供的调查数据,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保税区域企业注册总数量、文化类企业注册数量及企业注册资本均快速攀升。2013年,保税区域企业注册数量4416家。其中,文化类企业57家,文化类企业注册资本6.4亿元。经历扩区之后,截至今年6月,保税区域企业注册总数达3.8万家,其中文化类企业新增208家;而陆家嘴金融片区(含世博区域)、张江片区、金桥片区等区域,企业总数及文化企业数量也保持稳步提升。

  井喷式增长的企业数量,不仅为自贸区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多种类型的注册企业更有利于文化艺术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事实上,从保税区域开始,随着上海自贸区扩容及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的挂牌,越来越多更适合上海自贸区发展的文化类企业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集结,引入的文化企业从传统行业进一步扩展到软件技术、印刷业供应链服务、主题游戏等多个文化专业领域,文化产业能级不断提升。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副董事长、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环中表示,以交易中心为核心,以文化项目为支撑,以服务质量为保障,上海自贸区正在积极构建文化产业大平台,通过有效整合产业资源,将艺术品展示与艺术品销售融为一体,打造新颖的艺术品交易平台,积极拓展艺术品交易市场。

  保税仓库世界一流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文化产业在自贸区蓬勃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带来的”肥沃土壤“。

  胡环中说:“过去4年,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制度创新,因为文化和贸易结合,涉及到不同主管部门,除了海关、检验检疫这些口岸监管部门外,还涉及文广、文物、宣传等部门。近4年来,相关部门不断推出有利于自贸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改革举措,不断就相关制度创新进行研究和探讨。”

  在文化艺术品行业,海关检验检疫、文广、文物分别推出了一系列新制度,例如艺术品当中有很多装置艺术品涉及到声光电设备,需要给予进口3C认证,检验检疫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推出了自贸区文化艺术品进口新措施。文化部门则推动内容审批环节由20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一系列流程创新给文化艺术品从业者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也助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目前,园区每年的文化产业贸易额已超过300亿元,成为上海自贸区一个新的增长点。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而在文化创意产品交易方面,借助国家博物馆这一中国文化“会客厅”的丰富馆藏,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优势,国家级IP (知识产权)资源———“文创中国”中国大区运营中心已经成功引入上海自贸区。博物馆的IP资源将通过“文创中国”平台,解决设计、生产、销售、推广等问题,使IP资源得到与社会资源充分对接的机会,获得最大化的开发利用。

  未来,上海自贸区的文创产业还将跨界融合各类优秀品牌,创造更多精品,使产品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包括联合国内各大文博单位,深度盘活传统文化资源,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共同对接优质强大的产业资源,开发出优秀的文创产品,说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

  据悉,上海自贸区二期艺术品保税仓库目前正在全力建设中,将在今年年底建成。届时,这将是全球面积最大、国际一流标准的艺术品保税服务综合体,集保税、仓储、物流、展览、交易等功能于一体。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