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利用“天落水”打造“海绵城市”

解放日报2017-08-18 09:28:51

  原标题:充分利用“天落水”,崇明陈家镇正打造“海绵城市”

  上海市东滩思南路幼儿园和上海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校区今年9月即将启用,开学后两校师生即可享受到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上海是个多雨的城市,可你知道这些“天落水”值多少钱吗?研究表明,上海每年降“天落水”达24亿立方米,若以自来水平均梯度水费计价,价值高达近百亿元。雨水降下后一般直接流入江河湖泊,是否可以将这白花花的“宝贝”利用起来?

  其实,一座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将雨水收集、控制、再利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崇明区了解到,崇明此前已在陈家镇着手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其中一些经验已在国内其他城市推广。今年9月即将启用的上海市东滩思南路幼儿园和上海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校区位于崇明海绵城市试点区内,开学后两校师生即可享受到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需要时通过一定渠道释放蓄存的水并加以利用。崇明海绵城市试点地区位于陈家镇国际实验生态社区,东至涨水洪、西至北陈公路、北至东滩大道、南至规划南横引河,总面积4.4平方公里。根据相关规划,陈家镇国际实验生态社区以商业、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生活居住为主导功能,建设以绿色、低碳技术全面应用为特征,配套完善、贴近自然的生态型居住社区,集聚应用各项先进的生态技术。这里如何体现海绵城市建设效果?陈家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高级工程师张君瑛告诉记者,简单地说,海绵城市理念就是“渗、蓄、滞、净、用、排”。该区域利用生态手段为蓄滞、净化雨水创造条件,雨水通过下凹式绿地、道路生态渗滤设施、透水路面等途径,经过渗透、滞留、蓄存、过滤,一部分补给地下水,一部分进行回收利用,多余的排向河道,有效减少市政管网的压力,提高“天落水”的利用率。

  位于试点区的上海市东滩思南路幼儿园和上海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校区内,处处蕴含着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通过屋面雨水收集设施、道路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设计,两所学校可将雨水收集,净化后用于校园内绿化灌溉和冲厕等。张君瑛透露,由于两所学校地理环境不同,在雨水利用途径上也有所区别:上海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紧邻河道,收集处理屋面雨水后先排入河道这座天然的“雨水银行”,再从河道取水使用,充分借助了自然环境优势;东滩思南路幼儿园远离河道,于是设计了雨水收集池,将雨水储存起来后再使用。

  事实上,早在2009年,崇明在建设陈家镇东滩大道时已经率先运用了海绵城市理念。“东滩大道的中央隔离绿化带要比路面低,是下凹式绿地,利于周边雨水径流汇入,利用开放空间承接、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柳兰路、翠鸟路、石莲路道路绿化每隔一定距离还修建了特殊的生态渗滤设施,雨水首先汇流进入生态渗滤设施净化蓄存,溢出部分排向河道,达到降低初期雨水污染的作用。”张君瑛介绍。崇明河道纵横,水资源丰富,海绵城市的建设和推广,将发挥绿地、道路等对于水的吸纳蓄渗作用,使得生态环境最大限度被保护,对进一步提高崇明地区水质、营造更好水环境有很大助益。

  目前,崇明建设海绵城市的经验已成为国内一些城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时效仿的范例。张君瑛告诉记者:“当初参与崇明海绵城市试点工作的研究团队,就是编制国内其他部分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的团队成员,而且崇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也被编入,比如一些城市导则中生态渗滤设施的图样,就和崇明现有的基本一致。”

  根据去年底公示的《上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20年全市将建成200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区域,至2040年建设能够适应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具备抵抗雨洪灾害能力的韧性城市。崇明区建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十三五”期间,崇明会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目前已完成陈家镇国际实验生态社区海绵城市试点区域的建设规划初稿编制工作,试点项目“4号公园”已开工建设。未来,海绵城市理念将会在崇明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