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采风展现海派戏曲魅力

文汇报2017-08-14 11:00:48

  原标题:上海艺术家九天行程5000公里 “西行”采风展现海派戏曲魅力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均祖忠人摄

  8月13日,“循丝路花雨,弘东方之韵”沪宁陕蒙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艺术家“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上海艺术家离开最后一站内蒙古返沪。

  “走出熟悉的舞台,走入更加广阔的生活,不仅在大西北收获了海派戏曲的知音,更拓宽了我们的眼界与创作理念。”临行前,许多人意犹未尽,拍照发朋友圈。有人用这句话总结过去九天的收获。

  在九天5000公里的行程中,包括尚长荣、蔡正仁、谷好好、茅善玉、史依弘、王珮瑜、钱惠丽、高博文、华怡青、张华在内的上海艺术家,带着京剧、昆曲、沪剧、越剧、淮剧、评弹等艺术形式,来到宁夏银川、陕西西安以及内蒙古乌兰察布等地,走进舞台、企业、草原、社区。他们用演出将海派戏曲的魅力展现给广袤的大西北,同时也在实地考察中,了解当地的民俗与生活,学习各地同行的经验。

  九天的行程让演员们收获颇丰。除了走上剧场的舞台,让艺术家们印象深刻的是在宁夏当地企业的报告厅以及内蒙古大草原篝火晚会上的演出。在宁夏神华煤业集团的报告厅内,上海演员被企业员工团团围住。“我在电视里看过您演的《曹操与杨修》,您演的曹操让人咬牙切齿。”赵寅是戏曲迷,在演出间歇,他找到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要求合影,尚长荣笑着答应了。对于沪上的演员,赵寅并不陌生,说一直喜欢上海的戏曲演出———“钱惠丽、王珮瑜、茅善玉都像是老朋友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上,艺术家们与当地牧民举行篝火晚会,一同载歌载舞。受现场气氛感染,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主动请缨清唱了一段《李白醉写》。这是他时隔二十多年再次来到内蒙古,草原的巨变让他激动万分。老艺术家说,发展中的中国拥有巨大的潜力,这是每一个中国文艺工作者的福气。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需要文艺工作者们有匠心、出精品,为中国的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记者在随团演员的朋友圈里看到,很多人把每天的行程记录下来,有演出的图片、与观众互动的自拍,也有探访博物馆、老剧团采风时的思考。感慨于大草原的豪迈风情,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在采风时,在朋友圈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看到乌兰牧骑觉得特别亲切,评弹被誉为江南的乌兰牧骑,同是文艺轻骑兵,简便、精干,深受人民欢迎。”一位年轻演员在参观西安“易俗社资料展陈馆”时,在朋友圈感慨:“秦腔沪音醉古城,梅花玉兰竞芬芳。”她说,1918年,秦腔《三滴血》剧本诞生初稿,至今快有百年,作为戏曲人,对传统文化需存敬畏之心,传承是一种绵延不息的精神力量。

  “艺术中心提供了走出上海的机会,整合了沪上戏曲的综合实力,展示了沪上各剧种艺术家的风采。”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大家相互沟通交流加强了凝聚力,也了解了其他地区、剧种的特色和人才优势,上海有自信将海派文化带向全国、走向世界。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