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小笼包大闸蟹上了“城市指南”

文汇报2017-08-09 10:16:16

  原标题:市测绘院推出首张英文旅游地图,项目负责人拿出了专业态度———小笼包大闸蟹上了“城市指南”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美食板块呈现了小笼包、四大金刚等特色上海小吃,还有大闸蟹、红烧肉为代表的本帮菜。(上海市测绘院供图)

  这真的是一张地图?开辟了美食板块,小笼包、大闸蟹、红烧肉照片一字排开,还首次以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为主题分隔……

  这真的是一张地图。它的名字叫做“Shanghai Map”,是上海市测绘院推出的首张英文旅游地图。经过一个星期的加紧印刷,现已码上各大书店货架,还将亮相于8月16日开幕的上海书展。

  对于项目负责人、市测绘院的李晨虹来说,地图问世之前,重点在问———怎么做好一张旅游地图;而地图问世之后,则忙于答———向人们解释这是一张什么样的旅游地图。“每逢思路卡壳时,就在300多份地图中汲取灵感。”这些形形色色的“城市指南”,是她游历30国、100座城市的珍贵私藏。

  做一张新地图“以正视听”

  “地图”这两个字其实蛮有意思。“地”是一个场所,可意指地场与气场,有着“空间”与“精神”的概念,包括地理与文化的关系。地图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刻画世界,而非完全复制世界,这正是地图“形散而神不散”的魅力所在。李晨虹深知,过去,人们看到白纸黑字,幸福感陡升。而今天,纯文本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为信息视觉化的时代到了。它源于三个方面:第一层是事实概念,地图是科学性、客观性极强的证物;第二层是审美概念,对图形、视觉的美感需求越来越受关注;第三层是可读性概念,人们需要快捷地获取信息,图恰恰比文字快捷。因此,要做一份新地图,要求很高,空间也很大。

  对于老牌的市测绘院而言,每一份新地图的诞生,都承载着无可替代和非做不可的使命,“Shanghai Map”也不能例外。谈及理由,从李晨虹的话中首先能听出一丝“愤愤不平”。“现今市面上发行的英文地图,大多是免费广告图,或是旅游攻略配送的简单示意图———内容有短板,纸张质量也堪忧。”之前很难想象繁华的大上海竟一直缺少一份专业权威、攻略与地图相结合的英文地图。“地图是最好的领路人,测绘工作者有责任拿出专业态度‘以正视听’。”

  在如今智能为王的“发条世界”,在都市中迷路,几乎不太可能。纸质地图在一代又一代测绘人手中求变求新求突破求生路。青年一代测绘人对地图功能的思考和挖掘未曾间断,挖潜“活泼且严肃、趣味且专业”的发展空间。这一点在“Shanghai Map”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它绝不是对已有中文地图的简单“中译英”,而是满盘皆有创新点。它用历史文化风貌区取代常规的行政区划,老城厢风貌区展示历史底蕴,衡复风貌区的老洋房代表流金岁月……如此这般,用不同区域凝炼不同主题。还选取旧式里弄、旗袍街、云南路美食街、博物馆、创意园区等特色景观,有些投其所好的安排,估计不少上海居民都鲜有听闻。

  攻略的编排布局遵循同样原则。美食板块呈现小笼包、四大金刚等特色上海小吃,还有以大闸蟹、红烧肉为代表的本帮菜,同时手绘上海的建筑艺术并配以详细介绍,还涵盖了上海的大型节庆、酒吧、夜生活,以地图、文字及图片相结合的形式,推荐上海热门的观光游览路线。语言以英文为主,但保留了路名和轨道交通的中文名称,以便读者在实地能进行比对。

  经得起大阵仗,捋得顺新思路

  做一幅地图有多难?平常,市测绘院依托强大的数据库、经验丰富的团队,制作一张常规性实用地图仅需几个月。而且,对地图测绘人员来说,对“大阵仗”已习以为常。去年8月底,最新版《上海道路交通指南》在出版前不到一个月,变化突然来临———崇明撤县设区,县级行政建制在上海成为历史。这意味着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相当程度的修订工作。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一个月后,最新版上海地图中,崇明区三个大字已赫然“亮相”。再往前论,还经历过原闸北区与原静安区“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静安区,还有新世纪以来上海经历的数次重大区划调整。

  可这次有些不一样:常用对象不一样、核心用途不一样,制图思路也不一样。行于大地、成于探索。身为一名资深背包客,李晨虹学会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提供有效信息。

  “Shanghai Map”的策划调研工作早在2015年就已铺开。她坦言,工作八年来,参与制作的地图已有一定数量,但这么大的工作量还比较少见。她和同事们做了大量实地调研和策划工作,发放的调查问卷囊括20多个问题,几乎寻遍了外籍人士喜欢的酒吧、咖啡馆等集中地带,还走访了拥有“民间食神”的小餐馆,尤其对一些由洋房改造而成的餐厅历史也都一探究竟。

  地图折叠方式也有门道

  基于多年来的职业惯性,每到一地,李晨虹便会下意识地去书店、纪念品商店购买正规地图。即使是需要提前在上海做行程安排,也会在旅游论坛搜寻他人分享的地图,或者在外文书店寻觅。分析地图,头头是道。正因为此,院里觉得她是负责“Shanghai Map”的不二人选。

  随手翻看李晨虹收藏的地图,可以用大开眼界来形容。有的地图实用性强,如一份日本地图,有硬卡纸封面做保护,容纳了城市全景图、中心城区图和目录三份资料,信息细致详尽。从专业眼光看来,日本地域区块小,颜色多,但搭配不杂乱,哑光纸张有助于柔和表达,且中文和日文字体差不多,编排布局上的规则相对一致,参考价值高;有的地图让人一见就禁不住赞叹好看,如布达佩斯、布拉格两张地图,就像城市的手绘照片,建筑细节展露无遗。无论何时翻看,往昔的游览场景顿时历历在目。就地图的表达方式而言,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强烈的艺术感。波利尼西亚人是天生的航海家,仅凭几根小木棍,就能表达他们新获取的航海信息;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就是地图,特别是长卷、大场景的画,举例的话必须首推《清明上河图》。

  博古鉴今,博采众长。制作地图产品涉及到一个重要概念———再设计,对地图文化中的变量进行严密的收集、采编、组织、深化,以“再造”的理念和手法展示别样的地图设计。这300多份地图俨然成为灵感的源泉,配色、装帧设计、折叠技巧、图文符号等表现形式都是借鉴玩味的对象。李晨虹拿地图的折叠方式进行讲解,近年来流行“手风琴式”折法,折后为窄长形,方便使用者握在手中,使用时大可不必将整张地图打开,只需翻起区域小图即可。

  不过,外国地图中暴露的问题也值得警醒。“有些国外出版的中文旅游地图,一看行文就是翻译软件所为。”为了保证外文地图的表述规范、纯正地道,李晨虹大量阅读了国外旅游游记和攻略,并请来外籍友人帮忙校对,最后还要经过出版社编校人员多重把关。“对现在负责,就是对历史负责。”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