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4-12-26 17:17:44

  12月25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五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办。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来,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推进两轮共计180个重点项目。示范区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厚积成势,展现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面貌。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狄权

  据介绍,经过五年建设,示范区生态底色更亮。成立至今,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75%大幅提升到98.1%,“一河三湖”水环境质量已提前达到2025年规划目标,发展成色更足。2023年,两区一县GDP合计47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729亿元,分别较2019年年均增长5.94%和8.19%。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增至4.2%,高于长三角三省一市平均水平,领先全国平均水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19家。民生福祉更优。“轨道上的示范区”建设提速。531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926家药店实现跨省医保结算。9条省际“断头路”陆续通车。8条跨省公交累计发送乘客超384.6万人次。网上跨省通办事项超3500项,累计办件量达11.6万件。

  五年来,示范区以“制度创新+项目建设”双轮驱动,开展了大量首创性的、从0到1的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在制度创新方面,示范区探索形成了“推进制度创新、落实改革授权、加快复制推广”工作链条。聚焦重点领域,2024年新推出了18项制度创新成果。强化规划引领,基本形成“1+1+N+X”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体检评估等机制,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突出绿色发展,加强跨界水体联保共治,实施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等机制,构建生态保护制度“四梁八柱”。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坚持共建共享,先后发布5批63项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清单。

  项目建设方面,五年来,示范区共实施两轮重大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水乡客厅方厅水院目前已初具雏形,明年就将竣工投入使用。上海轨交17号线西延伸工程已建成投运,沪苏湖高铁12月26日正式开通。元荡实现23公里岸线整体贯通。英诺赛科、云顶新耀、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等项目建成投运。

  下一步,示范区将坚持制度创新与改革授权相结合,项目建设与功能培育相结合,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共建共享与协同发展相结合,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清单化项目化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实施,努力在一体化制度创新上率先突破,在绿色低碳高质量上走在前列,不断为长三角及全国其他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示范。(文 郭洪敏)

编辑:狄权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